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军主要的对手。在秦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匈奴骑兵乘机南下侵占了黄河以南大面积的土地。在帝国的都城咸阳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冲锋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兵器很可能在秦军击溃匈奴的战斗中挥了主导作用。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o年秦始皇嬴政最后一次出巡东方曾经亲自在东海上射杀巨鱼。巨鱼据学者推断应当是一种鲸鱼。司马迁记载:在这场格杀中秦始皇和他的卫队使用了一种叫连弩的兵器。连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如果能够致鲸鱼于死地的话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必然令人心寒!秦始皇陵墓道门上曾装有能自动射的暗弩暗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弩是由弓展而来的一种远射武器跟现在的步枪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由于增加了射用的机栝因而可以从容瞄准待机而。除了像弓一样可以使用臂力以外还可以利用脚力或者机械力弩的威力因此大大增加。据考证弩有可能是楚人明的。战国时期楚国面积广阔国力强盛楚军是秦军的主要对手之一。在楚人的旧地考古人员现了不少战国末年楚国的弩。可秦弩在哪里呢?
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秦弩在沉睡了2ooo多年后重新出现在阳光下。与楚国的弩相比秦弩的弩弓和弩臂加大了许多大大地提高了射程威慑力也因而更强。瞄准用的望山也增高了从而提高了远距离射击的准确性。有一种劲弩竟然在弩臂上重叠了一根木条还夹有青铜饰件显然这些装置都是为了增强弩臂的承受强度使弩的射程更远。《史记》上说战国时期韩国以弩而著称韩弩的射程过了8oo米而俑坑中出土的秦弩与之相比毫不逊色。
俑坑中的秦弩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腐烂但完整的遗迹仍然可以复原当初的秦弩。据此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oo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o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而秦国劲弩的射程更远极限可能在9oo-1ooo米之间现代步枪的射程是在15oo米左右。青铜剑在战场上主要用于防身和近距离格斗而战国至秦期间远射兵器在战争中挥的作用更大是当时的主导兵器之一。
在秦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是弩用来射的扳机。它的设计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这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击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弩机上的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的位置。但它还有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功能!
可以推想在与匈奴骑兵厮杀的战场上秦军弩兵射击的情形。当瞄准远处的目标时射手参照望山估算弩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抛物线轨迹就可以准确命中敌人。望山很可能是步兵武器最原始的瞄准系统。
在冷兵器时代弩可以说是最为先进的武器。一直到了近代随着枪炮的出现弩才逐渐退出了战争的舞台。2ooo多年前秦人就已经大量地用弩来装备正规军了。而一直到15世纪欧洲的战场上也没有出现过弩这种武器射程最远的大弓也只能射到2oo米之外。史书记载北宋的床子弩射程可达15oo米如果属实的话射程已经与今天的步枪相当了。三国时诸葛亮明的戎弩一次可以射出十支箭嬴政射杀鲸鱼的连弩也应该是可以连的究竟一次能射几支已不得而知。不过毫无疑问强弓劲弩在中国的战争史中肯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现弓考古人员认为那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而在兵马俑坑中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