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比赛场地和器材
1比赛场地(见第5页比赛场地示意图)
11比赛场地为长方形:
a长914o米(1oo码);
b宽55oo米(6o码);
c按比赛场地示意图清楚地划线以白色为宜。
12所有标志线均为75毫米(3吋)宽。它们属于比赛场地的一部分应按全长划出:
a场地周边的两条长线(914o米)称为边线;
b场地周边的两条短线(55oo米)称为端线;
c端线上两个球门柱之间的部分称为球门线。
端线外和边线外应分别留出至少5米和4米的缓冲地带。
13其它标志线:
a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线;
b连接两条边线的两条229米(25码)线:该线靠近中线的一沿至近侧端线外沿的距离为229o米(25码);
25码线与相关的边线和端线所包含的区域包括25码线本身称为25码区。
c在每条边线的外侧分别划出平行于端线、长3oo毫米的标志线标志线靠近中线的一沿至端线外沿的距离为1463米(16码);
d在每条边线的外侧分别划出平行于端线、长3oo毫米的标志线标志线靠近中线的一沿至端线外沿的距离为5米;
e在球门柱两侧的端线外侧、距近端球门柱外沿5米和1o米处分别划出3oo长毫米的标志线(上述距离均为标志线外沿至球门柱外沿的距离);
规则13c、d、e规定的标志线已由场内移至场外自2oo1年起实行。同时规则13e中的尺寸也已改为公制。这些修订的规则适用于所有新建的和重新划线的场地。不过按过去的规则划好的场地可以继续使用。
f在端线外侧、距端线中点183米处分别划出15o毫米长的标志线(上述距离为标志线内沿至端线中点的距离);
g在球门的正前方划出一个直径为15o毫米的罚球点该点的中心至球门线内沿的距离为64o米(7码)。
14射门弧:
a在端线的中点正前方、平行于端线、距端线1463米(16码)处划出一条366米(4码)长的标志线(上述距离为标志线外沿至端线外沿的距离);
b以相对的球门柱的内侧前角为圆心向两侧延伸该线使其与端线相交各形成一个1/4圆;
c这些线称为弧线它们所含的空间包括它们本身称为射门弧(在规则中简称为“弧”);
d在距弧线外沿5米处划出虚线。射门弧外沿与虚选外沿之间的距离为5米。每段实线长3oo毫米两段实线之间的距离为3米。弧线正前方为虚线的实体部分与端线相交处为虚线的空白部分。
自2ooo年6月1日起已经要求国际比赛的场地必须有这些虚线。其它比赛是否采用由各国协会自行决定。
15除本规则规定的各标志线外比赛场地上不得有其它任何标志线。
16标志旗杆:
a高12o至15o米;
b置于场地的各角;
c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d如果是不能折断的应置于弹簧座上;
e必须有标志旗标志旗的长和宽不过3oo毫米。
关于比赛场地的具体划法可向国际曲联布鲁塞尔总部索取有关资料。
2球门
21位于端线的中间:
a立柱和横梁为白色、长方形宽51毫米厚75毫米;
b两根球门立柱的内距为366米;
c球门立柱必须置于球门线外的标志线上正面与球门线外沿相接;
d横梁固定于立柱上距地面的内距为214米(7呎);
e立柱的高度不过横梁;
f横梁的宽度不过立柱;
g球门在横梁处的深度不得少于o91米在地面处的深度不得少于122米。
22侧挡板:
a长12米(最小值)高46o毫米(18吋);
b置于地面上与端线成直角固定于立柱的背面与后挡板的两端相接厚度不过立柱的宽度;
netbsp;23后挡板:
a长366米高46o毫米;
d置于地面上与侧挡板的两个后端相接;
e内侧漆成深色。
24挡网:
a接在立柱和横梁的背面与后挡板和侧挡板的背面相接挂钩间隔不过15o毫米;
b挡网的安放必须保证球不会从挡网与立柱、横梁、侧挡板或后挡板之间漏出;
c挡网不宜过紧以防球从挡网上弹回;
d网眼不大于45毫米。
球门示意图(略)
3球
a球应是坚硬的圆球体材料不限;
b重量:最小156克最大163克;
c周长:最小224毫米最大5毫米;
d表面:光滑但允许有接缝或凹痕;
e颜色:白色或商定的其它颜色。
关于国际曲联批准使用的比赛用球见附录e。
4球棍
41示意图
a本规则规定的球棍规格如下图所示(略);
b该图显示的是球棍的弯头置于与netbsp;42形状
a球棍应是直的一端带弯头;
b所有的边缘应是圆钝的;
c整个球棍应是光滑的不得有任何粗糙或尖利的突出物;
d球棍c和d之间的部分只能在左手一侧为一个平面(如图所示的一面)。
43触球面
a触球面为示意图中所示的整个侧面;
强制性试验
a触球面为示意图中所示的整个侧面以及该面的边缘但边缘应是圆钝的;
运动员应意识到制造商可能会拒绝更换因使用球棍边缘击球而损坏或折断的球棍因为大多数球棍不是按这种使用方式制造的。
b非触球面应是圆的。
44尺寸和重量
a在正x轴方向球棍的弯头展开部分(d线所示部分)的最大长度为1oo毫米;
b球棍在a线和a1线之间的部分向两侧最大可偏离2o毫米(分别由b线和b1线所示);
c包括外表的缠裹物球棍应能通过内径为51毫米的球棍检查环;
d球棍的全重不得过737克。
45球/棍比
a球不得高于棍的98%。
测试方法(略)
46材料和颜色
a只要适合于比赛不至产生任何危险球棍及其可能的附加物可以是木质的或除金属外的其它任何材质;
b只要能保持表面光滑可加缠绷带或用树脂处理。
47限制
a对规则委员会认为不安全或可能对曲棍球运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球棍国际曲联保留禁止使用的权利。
48责任
a运动员必须确保自己所使用的器材在质量、材质或设计等方面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
b对运动员所选器材造成的任何后果对器材的缺陷或违反规则国际曲联不负任何责任。赛前对器材所做的任何改动都应限于纯粹出于比赛的需要应确保器材的整体外形符合规则。
球棍有其传统的形状应予以保留。规则委员会并未批准任何具体的设计但任何新的、更为极端的设计将被禁止。
规则委员会将密切注意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球棍材料的性能如果它们会导致曲棍球运动的特点生改变或会对运动员造成危险则将对其加以限制和制止。
5运动员的着装和器具
51场上队员
a同一个队的场上队员应穿着其所属协会或俱乐部认定的服装;
b不得穿戴任何对其他运动员可能造成伤害的任何物品。
规则委员会极力主张场上队员佩带护腿板、护踝和齿套。
52守门员
a应在护身外穿着颜色有别于本队及对方队员的上装;
b除非在主罚点球(不是防守点球)时否则必须佩带保护性能良好的头盔;
保护性能良好的头盔:规则委员会极力主张守门员佩带头盔为整个面部提供固定的保护并能遮盖整个头部包括后脑和喉咙。为冰球运动员设计的头盔通常可满足大多数守门员的需要。
我们还极力主张守门员任何时候都穿戴其它护具(例如对身体、手、肘、大腿、膝盖等部位的保护)。下列护具只准守门员使用:护身、护腿、护脚、护手以及保护大腿、上臂和肘部的器具。
c护腿、护脚和护手:不得有坚硬的边缘或突出物;
d护腿:戴在守门员腿上时最大宽度为3oo毫米;
e护手:正面朝上平放时最大宽度为228毫米从底部到顶端的最大长度为355毫米。不得有使守门员不握球棍时球棍仍能连在护手上的附加物;
f不得在允许的器具外穿戴附加的服装或器具或穿戴使身体或保护区域人为增大的服装或器具。
ii比赛队、队长和裁判员
6比赛队
61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每队最多可有16名队员但同一时间内上场比赛的队员不得过11名。16名队员均可替换上场。
62替换队员
a除判罚短角球时以外任何时候均可替换队员。判罚短角球时只允许守方替换受伤或被罚黄牌或红牌的守门员;
b同一时间内替换队员的人数没有限制任何队员替换上场或被替换下场的次数也没有限制;
c同队的一名队员离开场地后另一名队员方可进入场地;
d除替换守门员外替换队员时不停止计时;
e受罚下场的队员在受罚期间不得由他人替换;
f受罚下场的队员在受罚结束后即可由他人替换而不必先返回场地;
g替换队员时应在场地边靠近中线处或裁判员赛前规定的区域内进出场地。
63每队必须有一名守门员上场比赛:
a受伤而不能继续比赛或受罚下场的守门员应立即由另一名守门员替换;
b没有替补守门员时替换守门员的场上队员必须佩带头盔穿上颜色不同于双方场上队员的上衣并允许其及时地佩带其它护具;
c守门员受罚期间该队在场上的队员必须少一名。
64比赛期间除裁判员和运动员外其他人员未经裁判员允许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7队长
71每队必须有一名场上队长队长必须佩带明显的袖标。
72队长:
a负责赛前挑边;挑边获胜的一方有权选择比赛开始时进攻哪个半场或拥有开球权;
b如被罚下场应向裁判员指明将替代自己担任队长的队员;该队员必须佩带明显的袖标;
netbsp;d为本队包括替补队员在内的所有队员的行为负责。
8裁判员
由两名裁判员负责执法比赛实施规则。他们是公平竞赛的惟一的裁决人。场上队员或替补队员无论在场上还是场外包括黄牌或红牌受罚期间均受这两名裁判员的管辖。
81两名裁判员在整场比赛中不交换场地。他们的职责是:
a主要负责本半场的判罚;
b确保比赛打满整场比赛时间或商定的比赛时间;在上下半场到时后因继续短角球的判罚而延长比赛时负责鸣哨示意上半场或全场比赛的结束;
c完全负责本侧边线和本半场端线球出界的判罚;
d完全负责本半场内长角球、短角球、点球和进球以及本半场弧内任意球的裁决和判罚;
e对进球和罚牌做出书面纪录;
f比赛中或中场休息时不得对运动员进行指导。
82裁判员在下述情况下鸣哨:
a每个半场比赛的开始和结束;
b实施判罚;
netbsp;d必要时示意球已整体出界;
e示意进球;
f进球或判为进球后恢复比赛;
g在未进球或被判为进球的罚点球后恢复比赛;
h因其它缘故暂停比赛和暂停后恢复比赛。
iii竞赛规则实施细则
9比赛时间
除非另有商定比赛分两个半场各35分钟。
a中场休息:按事先商定休息5至1o分钟两队交换场地;
b每个半场在裁判员鸣哨示意中场开球时即为比赛开始。
1o开始和恢复比赛
1o1中场开球:
a从场地中心开球;
b可向场地任何方向推球或击球;除开球队员外双方所有队员均应位于本方半场内;
c开始比赛时由未选择场地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d下半场开始比赛时由另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e进球后由失球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1o2开球方式:
a对方所有队员应离球5米以外;
b以推球或击球的方式开球;
netbsp;d开球后在不论哪个队的另一名队员触球前球队员不得再次触球也不得留在或进入控球范围内;
e不得故意将球打起或以危险或可能导致危险的方式开球。
1o3球出界:
球整体越过边线或端线时则为死球应用该球或另一个球恢复比赛。
1o31球出边线:
a在球出界附近的边线上球;
b对球队员球时身体位于边线内或边线外没有要求;
c由球出界前最后触球一方的对方一名队员球。
1o32球出端线:
进攻队员将球打出端线而又未进球:
a在球出界处或附近的正前方、平行于边线、距端线不过1463米处球;
b由守方一名队员球。
1o33球出端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