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2/2)
    当小周天循环以后口中的津液也必然会随之而增多这时切不可随便将它吐掉要随时将它咽下并随着意念的导引仿佛把它送入中丹田之中。这在道家术语中称之为‘玉液还丹‘所以要十分珍惜口中所生的津液。

    按现代科学来讲将口中津液咽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起到润滑咽喉的作用运动中不致感到口干舌燥;其二口中的津液入胃以后对于吃进胄里的食物能够起到软化和分解的作用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其三有利于用意念将吸入之天空大气导引深纳于下丹田之中。

    两仪势的练法是在太极势的基础上两足跟向外扭动足掌踏地五趾抓地两腿屈膝下蹲右大腿与小腿之间约成一百二十度左右两胯平均向内扣劲腰部要有塌劲两肩要有扣劲和沉劲两手均向上提置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均为阴手)右手的中指与左手的食指相叠合(如图三)头顶百会要上领前额天庭要前顶项部要竖直下颏微向内收舌舐上腭二目平视身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歪右斜心中要平定呼吸要深长出入要自然空胸实腹水重火轻不可努气、憋气于胸中。每当吸气时要用意念导引真气由会阴过长强循督脉上行达于脑宫;每当呼气时要用意念导引沿任脉下行归于下丹田气海(谓顺式呼吸法)。

    以上所述是形意拳的第一步功夫一炼精化气的锻炼程序和方法望学图三者能够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越阶而行要‘守住一心行正道‘切不可固执强谬、自以为是。

    另外在练功之前必须将大小便排净因为二便存于膀胱和大肠内对于气的深沉和积蓄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会加大膀胱和大肠、直肠的负担因此一定要将它排净。

    (二)炼气化神炼气化神是在炼精化气基础上的进一步练法也就是大周天的功夫。这步功夫是在形意拳中的三体势桩法中进行锻炼的。下丹田炼精化气中丹田炼气化神上丹田炼神还虚故在炼气化神中应着意于中丹田。

    所谓大周天在自然界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个大周天的循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为一个小周天的循环。大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小周天为一昼一夜。从形意拳的内功法来讲小周天的功夫是连通任督二脉大周天的功夫则是要连通奇经八脉或十二经络的。三体势桩法正是为了连贯打通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的。

    三体势也有人把它称做三才势。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者。在天为上在地为下在人为中故又指上、中、下而言;三体大家通常习惯地解释为头、手、足或上、中、下。这种说法虽说不错但单用头、手、足或上、中、下来解释三体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未及其本的它只讲了三体中的一体(即固体)而其它两个流体则尚未提及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都是由气体、液体、固体这三部分组成的因此我们讲三体就不能单纯用头手足或上中下来解释了。头手足是用来代表整个身体的是气体和液体所流注贯通的部位所以它只能代表固体而不能代表气体和液体。

    我们在形意拳中所讲的三体除了上中下、头手足以外更主要的是讲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固体对人身而言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经筋、五脏、六腑等共同组成的;液体在人身来讲主要是指、血液、津液它们在人体中起着灌溉、营养、滋长的作用就象是树木离不开肥水一样活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生长并且不腐就是由于液体的不断流动和营养灌溉的结果;气体尤其是人身中的真气是人的生命之本、运动之源所以固体能够运动人体能够动转、行走、跑跳以及液体之所以能够流动循环都是气的作用。因此大周天的功夫就是要使气体和液体在人体中按照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来循行从而使人体得以健壮。

    所谓‘奇经‘是同十二经络之‘正经‘相对而言的故称之为‘奇‘。八脉指的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硚脉、阴硚脉、阳维脉、阴维脉统称八脉。

    任脉在形意拳中的内功法里是起于脑宫(即上丹田泥丸宫)出于印堂行经中丹田止于会阴。督脉在形意内功法中是起于会阴过谷道出长强经夹脊通玉枕而止于脑宫。冲脉起于咽喉循前胸过小腹而止于脊里。带脉在功法中有两种循行方法一种是从脐中起而后由左向后、向右或由右向后、向左环绕一周复归于脐中;另一种循行法是起于脐中而后同时分左右两侧向命门流注。阳硚脉起于足跟外侧(申脉仆参)沿外踝上行经胻骨之后上大腿外侧循居髎经胁肋后从臑俞上肩沿颈上挟口角会与承泣再上沿足太阳经上额合于足少阳于风池。阴硚脉起于然骨之后(照海)上行内踝上部直上大腿内侧后缘至前阴上胸到缺盆结于喉旁人迎之前达目内毗与阳硚脉相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跟上出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循胁助后上肩(天髎、肩井)上顶会督脉的哑门、风府入风池沿少阳经上头循额终于眉上阳白。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沿大腿内侧上行入腹与足太阴脾经会于侧腹(府舍大横腹哀)与足厥阴肝经会于胁肋(期门)循胸入乳与任脉会于颈部之天突、廉泉。

    十二经络的流通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复归手太阴肺经。

    在形意拳中对于经脉的气血流注运用并不是把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络分割开来运用而是互相穿插、互相连贯在一起运用的。例如在劈拳中除主要运用督脉(谓之放阳劲)和任脉(谓之放阴劲)以外在左右两个上肢来讲主要运用的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下肢来讲主要运用的是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奇经八脉中的阳硚、阴硚、阳维、阴维。

    所以只要气血在体内的上中下头手足全部贯通以后即为大周天的功夫成矣才能在运用时达到随心所欲既能够提得起又能够放得下既能够储入也能够出。可见大周天的功夫对形意拳的运用乃是十分重要的。

    (三)化神还虚前面所说的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两层功夫都脱离不开意念的导引待练到第三步化神还虚的功夫时因为经过上述两层功夫的长时间煅炼有了较深的基础所以就没有必要再专门着重于意念的导引了。就好象人们走陌生的路一样开始在不认路的情况下需要有人领路走熟了以后便可以自己独来独往了。气血在人体中按照规定的路线流注也是这样当气血全部贯通了而且能够随心所欲时只要在伸拳、出掌、劲时气血自然就会在无意之中而至这在形意拳中即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功夫。

    以上就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做了一些介绍。除了三层功夫以外还有三种练法和三级进序。三种练法指的是明劲的练法、暗劲的练法和化劲的练法;三级进序指的是易骨、易筋、易髓。

    明劲又叫做刚劲、整劲、绝劲、脆劲、抖劲在太极拳中把它称之为颤劲。明劲在放运用上又有尺劲和寸劲的区别尺劲的放距离较长寸劲的放距离较短尺劲的放距离如是一尺的话那么寸劲的放距离即在三寸至五寸之间。所以在内家拳中就是要追求和锻炼寸劲因为在运用中尺劲和寸劲不仅在劲力上有差别而且在运用的度上更有差别下面我们就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明劲中的尺劲由于它从放开始至运动的终点为止整个运动过程的距离较长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就较多因此对方很容易及早地现我方的进攻意图有了采取破解措施的准备时间;尺劲在放过程中由于自始至终含的劲力都比较大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要应付突然变化就显得僵滞呆板了而且尺劲在通过尺距离的运动中必然要消耗掉一部分所以它在到达终点时要比出时减少好多。

    而内功较深、爆力较强的内家拳师对于劲力的运用则是舍远而求近弃尺而得寸的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距离内爆出最大的抖绝劲力来。我们知道放劲力的距离愈短到达目标的度也就愈快。度愈快对方的防御和变化的难度也就愈大所以形意拳要追求寸劲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但是要在最短的距离间出最大的爆劲力来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才能够求得。所以初级的明劲功夫得到的只是尺劲而不是寸劲。尺劲阶段还属于僵滞之刚而不属于柔中之刚待练到柔如绳之系、汉如冰之清的寸劲时方为柔中之刚。但无论是尺劲还是寸劲都要逐步掌握和运用好意、气、劲、力的同一放使气体、液体、固体三者在一瞬间能够配合无隙挥出整体最大的功效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明劲的初级锻炼过程也是易骨的过程是为了‘壮基筑体‘增强全身各部关节和骨骼的支撑力量以及增大各关节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四肢的梢节无论是采用手打或足打都需要有较大的对抗力量否则就会在技击运动中因撞击对方而造成自己损伤。所以明劲既是初步的练法(指尺劲)也是最终在实战中运用的劲节(指寸劲)。

    明劲在运用上主于进攻暗劲在运用上主于克制化劲在运用上主于领化。明劲、暗劲、化劲三种不同练法的主要区别是:明劲在于手暗劲在于肘化劲在于身。虽然在打法中不尽然是只限于手尚有肘打、肩打、膝打、胯打、头打、足打和尾闾打但在明劲的初级功夫中必须先将气劲力通达于梢节之手足。

    明劲(指寸劲)并不是孤立地运用的而是要同暗劲或化劲相互配合使用或用暗劲先克制住对方而后紧接着转换为明劲攻之或用化劲破解对方(又称‘以巧破千斤‘)然后急转刚进攻击对方。所以此时明劲的运用并不是贯穿进攻动作的始终而只是用于到达目标前的一刹那间因此称之为寸劲。过去形意拳先辈们常常用‘电闪‘、‘雷鸣‘来形容劲力的放和运用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度、角度、距离、时间和力量说得具体一些就是爆劲力的度愈快冲击力也就愈大;进攻对方的距离愈近愈容易给对方增大防御和破解的困难;时间愈短进攻愈易见效。关于角度问题身体的转换手的起落前臂的拧转必须是构成九十度(即四十五度加四十五度)或者是拧转四十五度。时间问题是一个劲力爆的火候问题既不能爆得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则会使爆劲未触其身且难收其效;过晚又会形成尺寸已过。所以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爆劲力的效果。一定要细心体会和掌握‘近在眼前一寸中‘这个火候才能爆出如同电闪雷鸣般的急中之刚而且是始之有谋终之有效。

    明劲是练合求刚暗劲是练活求柔化劲是练灵求巧。合是上下内外气、液、固三体相合为一要体现出一个‘整‘字来。刚是要爆出急中之刚(急中之刚谓之真刚)、刚中之急(刚中之急谓之真急)才为‘汉如冰之清‘的急刚劲活是圆活不滞变化莫测。柔是劲似抽丝连绵不断外柔内刚或内柔外刚刚柔相济不僵不直沾缠粘随。灵是转动迅变化灵敏进退自如吞吐随身。巧是不丢不顶不即不离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不动则已动则成圆因此形意拳中有‘以巧破千斤‘之说。

    暗劲顾名思义是一种暗藏的劲也是柔中含刚的韧劲。暗劲在形意拳中主要是暗藏在肘上。肘是上肢的中节中节为藏劲之所、变化之处‘中节空则节节空‘(此话虽系指腰然上肢也不例外)所以练习形意拳必须注意沉肘。沉中之灵为真灵浮中之灵为飘灵是不堪一击的。因而在练习第二步暗劲功夫时必须把劲真正藏集于肘上。

    暗劲的锻炼过程是一个长筋腾膜、练筋入槽的锻炼过程是为了使韧带伸长和增大韧性所以暗劲的锻炼过程也就是易筋的过程。暗劲在形意拳的运用中主要是为了克制对方和感触对方劲的来龙去脉所以暗劲是在顾法中常常使用的劲节。

    化劲是一种顺从对方劲力往来的领化劲它主要是锻炼内劲、内气的转换灵巧在运用上它有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彼柔我刚、彼刚我柔之妙用这在形意拳中也是易髓的过程。

    化劲在练习时无论是进退起落伸缩开合吞吐翻转其走步换势都要如猫似猿轻灵敏捷周身动转要如同水之翻浪连绵不断无僵无滞要体现出运动如流水源源不竭动转似球滚圆活无滞的形象来。

    化劲是易髓的过程。髓有精髓和骨髓之分。精髓主要的功用是补脑骨髓的主要功用是充骨。脑为精髓之海脑海有余才能使人增进聪明智慧。骨髓充盈才能使人体的骨骼坚实而不枯。

    这里所讲的易髓主要指精髓而言补充大脑的精髓充足了骨髓也就自然能够充盈旺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