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兩千年馬就已加入了戰爭的行列當時兩駕輕型戰車曾是赫梯征服者橫掃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百戰百勝的武器。古波斯阿里亞人也把馬作為征服別人的工具那時馬在戰爭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
恆赫一時的騎兵到荷馬時代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而降為很次要的了這是因為那時的馬還沒裝馬鐙只要馬一驚騎兵隨時有被甩下來的危險;其次是馬蹄還沒上鐵掌在堅硬的地面上很快被磨掉駿馬就變成可憐的跛馬或廢馬
到羅馬帝國時期為了保衛帝國的長城和征集”蠻族”士兵又建立起騎兵騎兵又慢慢變得重要起來
在西羅馬帝國時期特別是公元378年土耳其的哥特人用長槍武裝起來的重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瓦倫斯皇帝及其古羅馬軍團的全部將領和四萬名士兵一a href="http://www26ddcn" target="_blank">www26ddcn西羅馬從此一蹶不振騎兵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了
大象和豬
歐亞古代戰爭中還出現過另一種動物——大象它那龐大的身體和震耳欲聾的吼聲引起人們極大的恐懼
將大象投入實戰的第一個西方人是亞歷山大他從印度和非洲弄來大象用以對付騎兵馬如果沒受過特別的訓練是不能與大象對陣的對付當時的步兵大象更是絕對取勝的
公元前3o1年塞琉古一世(亞歷山大的繼承者)在伊普索斯之戰中擺出了多達48o頭的大象陣取得戰斗的勝利大象威震四方
但是任何一種新武器出現之後必將出現另一種對付它的更新武器這就是矛和盾的發展關系大象也不例外公元前27o年希臘的梅加拉人用豬來對付大象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他們在豬身上涂以松脂用火點著後驅使豬群向象群沖去。大象見到這些嚎叫著的活火炬嚇得四處逃竄敵軍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到公元前一世紀大象終于從戰場上消失了
攻城武器
歐亞古代人不僅在原野上相廝殺還在要塞城堡爭高低舉世聞名的特洛伊城圍攻戰打了十年之久希臘人最後用”木馬計”才攻破該城
公元前八世紀亞述人已熟練地掌握了攻城戰術並造出了爬城牆或城樓用的活動攻城塔破城門的羊撞捶和打碉堡的投石器
最早使用的攻城武器是火火攻雖是最原始的辦法但後來有了許多改進如在箭上扎上廢麻點著火後射向敵城;在敵城邊點燃許多干柴堆借風勢燒敵城
公元前398年希臘戰略家德尼斯戴錫拉庫斯的軍隊在攻莫提埃時已擁有七層樓高的攻城塔
最大的著名羊頭撞錘是公元前3o5年德米特里奧斯波利奧特圍攻羅得島時所用的錘頂有金屬保護層錘梁有鐵甲長達53米裝在輪子上由一千名士兵咻
弩炮和投射器
在歐亞古代攻城武器中還有弩炮和投射器兩種它們都是利用動物筋繩索的彈性來發射的
弩炮原理上就是很大的弓是通過絞盤使喚粗動物筋繩索拉緊從而將箭發射出去的弩炮射出的箭在一百米距離內非常準確弩炮也能把25公斤重的石彈射至45o米遠最早的弩炮出自希臘後來每個古羅馬軍團都配有五十門弩炮炮手在軍中享有特殊地位
投射器是比弩炮威力更大的一種武器能把78公斤重的石彈準確地投至3oo米遠它是利用杠桿將筋索拉緊從而把放在桿頂端的石彈投射出去的在希臘化時代即從亞歷山大時期到羅馬帝國時期投射器曾被大量使用直到西羅馬時期還在使用
到公元三世紀弩炮和投射器開始衰落這是羅馬軍隊全面衰落的預兆
歐洲中世紀騎兵
大家總還記得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曾恆赫一時在歐洲的中世紀出現了騎兵壓倒步兵的形勢但步兵並不馬上就讓位給騎兵這從整個中世紀中由步兵取勝的不少戰例可以看出
騎兵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騎兵剛出現時確曾威震四方但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就被降為次要的了這是由于當時的馬還沒有馬鐙和馬蹄鐵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方陣成了騎兵不可逾越的盾矛之牆
後來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夕斯基泰人發明了馬鞍;公元四世紀時日耳曼人在馬鞍兩邊安上環狀皮帶來放腳;到了公元八世紀法蘭克墨洛溫王朝滅亡時才有了馬鐙;到公元九世紀才在馬蹄底釘上鐵掌自從四世紀時出現了兩邊帶有環帶的馬鞍後騎兵的情況就完全變了戰鬥中也不致摔下馬來了到馬鞍馬鐙馬蹄鐵都完備時騎兵就成為中世o時駕馭戰爭的一個決定性的力量
中世紀歐洲人用的馬鞍具有前橋和後橋兩邊有環帶騎兵打仗時兩腿直直地踩在環帶上就象站在那兒似的據說諾曼底公爵綽號”征服者”的威廉1o83年在芒特城前由于他騎的馬踩上一塊燃著的木炭而摔倒馬鞍堅硬的前橋將他的肚皮劃破而致死
到公元九世紀時北a href="http://www26ddcn" target="_blank">www26ddcn成能迅迎擊入侵之敵這就是”職業化”軍隊的萌芽
騎士的裝甲
那時騎士所穿的戰服是齊膝緊身甲它有袖是用皮或厚布做成的上面鉚有魚鱗一樣的鐵片約15公斤重從頭部到肩罩有一種形似風帽的有活動鎖環的鎖子甲頭上戴有護鼻的圓錐形鐵頭盔可這時的馬還沒有任何的鐵甲保護
騎士的盔甲不斷地在演變十二世紀時袖口還有保護兩手的連指手套;緊身甲外面再穿上一件上衣或麻布作戰服以防甲衣上的鐵片被日曬雨淋而生銹;衣服和盾都飾以醒目的標志以便識別到十二世紀末頭盔變成了圓柱形把騎士整個頭部都套進去只有通風口和縫隙供呼吸和觀看用十三世紀末齊膝緊身甲被鱗片甲所取代鱗片甲不僅造價便宜並穿脫較方便它是把小鐵片鉚在皮衣或布衣里層所以從外面是看不見小鐵片的十四世紀一種堅硬的鋼甲——大白盔甲取代了鱗片甲把騎士的軀干四肢和主要關節通通蓋住;頭盔讓位于帶不活動臉甲的輕頭盔;馬也有了鐵甲或鋼甲的保護
全副大白盔甲約重4o公斤做工精致用大白盔甲裝備起來的騎士團十五世紀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全a href="http://www26ddcn" target="_blank">www26ddcn購買盔甲的
劍錘矛弓弩
哈斯丁斯(即英國今日的黑斯廷斯)騎士的進攻武器是寬身鐵劍這種劍從十二世紀就有了劍的護手是筆直的劍裝在劍鞘里後可以掛在露出于緊身甲下的背帶上也可掛在腰帶上騎士的腰帶既是飾物也是用來保護下腹的
騎士的劍是當時騎士制度精神原則的化身被賦予神聖的性質和獨立的生命如法國國王曾明文規定:”騎士如不幸被俘不能用自己的劍當贖金來贖身””哪怕失去人身自由誰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劍”這一點從反映中世紀騎士的小說中也可看出
那時也有釘頭錘它主要是農民或神甫的一種武器主要為步兵所用
還有木柄長矛矛長25~3米其鐵矛頭形如鼠尾草的葉子有時在矛上系一面旌旗或軍旗
諾曼底公爵率兵遠征英國時除了騎兵還不弓箭手他們的弓是用紫杉木做的約有15米長有趣的是他們在打仗時是朝天放箭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時軍隊中都有堅硬的盾牌箭雖厲害卻不能穿透盾牌于是他們就朝天放箭讓箭從天而降既可避開盾牌又可發揮箭的威力出其不意地射中敵的的肩部臉部或四肢在1o66年哈斯丁斯戰役中諾曼底人的這種箭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弩在羅馬帝國時期曾威震四方之後便銷聲匿跡達數百年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o95~1o98)時它才再度出現這時的弩是由弩架和弓兩部分組成弩架便于用肩抵住進行發射其頂端有鐙子便于開弓時能使喚上勁;開弓時將弓弦置于弩架的旋塞上發射時通過扳機控制旋塞轉動使喚弓弦彈回並將箭有力地射出去。箭在發射前放于弩架的槽中因其金屬箭頭成方形所以又叫”方鏃箭”弓是由槭木或紫杉木做的並用角質牛筋和鯨須合在一起後來才有用鋼做的弓的威力愈大開弓就愈費勁于是人們就借助于撬棍頂重器張弩器和曲柄等一些機械來開弓
弩在射程威力和準確性方面都過了弓方鏃箭的初可達每秒5o~7o米在5o米距離內能射穿15厘米厚的橡木任何甲都抵擋不住但弩和重量約有1o公斤比弓要重;操作起來要比弓困難得多一分鐘內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能射出6支箭而弩手只能射出1支方鏃箭;遇到下雨時弓弦易取下存好而弩弦則不易取下易被雨淋濕而失效
中世紀的喪鐘
十四世紀前期歐洲出現了火器它敲響了中世紀的喪鐘
134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克勒西戰役中使用了3門叫做”鐵火罐”的火器從此凡是攻城都少不了火器
當時制造這種火器是一件很艱巨的事情粗大的管筒是用一塊塊鐵板繞成的外面加上圓箍就象給木桶加箍一樣因此英文中炮管是用barre1(筒狀物)表示
當時還出現了將好幾個管筒並排裝在一個帶輪子的架子上這是機槍的祖先
十四世紀後期出現了單人火器它是固定在一個木柄上的有十來斤重這是火槍和步槍的前身
法國人很懂得火器的重要性查理五世曾用火器保衛其要塞查理七世建立了一支擁有24門臼炮的部隊英法百年戰爭法國依靠了火器的威力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同時也把中世紀的騎士制度送進了墳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