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