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还有个道士叶静能也很博学。玄宗问他张果老是什么人他说:我知道但我说了就死不敢说。但如果皇上免冠赤足救我我就能活。皇上答应了他。叶静能说:张果老乃混沌初开之白蝙蝠精。言毕就死。
玄宗去求张果老张果老说:此小儿太多口了不惩罚他天地间的事情都要坏了。玄宗一再恳求张果老用水喷他的脸道士就活过来了。后来张果老便不知所终。
《通俗编》载:张果老骑一白驴日行万里休息时将驴叠成纸放于箱中;用时用水喷之又变为驴。
特别客串(喾王星作):
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传说世界中有许多生物是横空出世莫问出处的;但也有一些有着明确的来历便于后人系统地去了解。
今天介绍的角色就是有着“显赫身世”的一个邪恶神兽-穷奇。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始;逢奸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桃(应为木寿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ooo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ooo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ooo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ooo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另(johnnyhe提供):
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诉异记》有载。
异草:
车马芝
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
《太平御览》、《博物志(物产)》有载。
影木
一种植物。白天看它一叶百影;花会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万年才结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则身轻。
《拾遗记》有载。
更新佚事:
偓佺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采药。喜欢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长。能在空中飞能追上奔马。据说曾经把松子给尧吃但尧没空。当时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岁。(那是什么松子啊!开过光的不成?不过用这个佚事作零食广告不错。)
《搜神记》有载。
乖龙
这个家伙厌烦了行雨到行雨之时便四处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楼台厅阁;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旷野无处逃避往往钻入牛角牧童往往因为受此牵累被雷震死。
《亭夜话》有载。
这是标准的用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范例。
更新异兽: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云阳
山中有会说话的大树并非树的缘故而是因为树精云阳。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
《抱朴子(登涉)》有载。
龙生九子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124;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更新异草:
洞冥草
一种植物。会光折下枝条可以用来当火把。可以照见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体亦会光。
《洞冥记》有载。
更新异兽: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帝江
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识歌舞。(就是一带了点零碎的肉团。有说是古神窃觉不似。)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此物算有些名气在不少游戏中露过面。
更新佚事:
辟疟镜
尝有陈姓人家有祖传古镜一面直径大约**寸。凡是患疟疾的人用它照自己必然看到自己背上有一模模糊糊面目不清的东西附着。此物一被照到立刻象受惊一般突然消失病就好了。猜测此物为疟鬼羞于见己故遁。世间称此为宝。
后来有兄弟分家将此镜一分为二再照疟疾不复见鬼。(可惜了这面宝镜)
《庚己编》有载。
更新异草:
玉红草
应该是玉红色的一种植物。据说食它的果实会醉三百年然后再醒来。(建议埃及法老使用比制作木乃伊好的多了。冷冻睡眠也比不上它啊。)
《尸子》有载。
小常识:
龙的分类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
《广雅》有载。
蜮
(这东西解释很多我选其一列之)
甲类生于山溪中。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所中之出疮不及时医治则死。
《博物志(异虫)》有载。
更新异草:
如何
大树。三百年一开花三百年一结果。花色朱果实正黄色。高五十丈叶长一丈宽二尺多。果实有核形状象枣子长五尺宽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则味酸用芦刀切则味苦。食之则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前段感觉有点象王母娘娘的蟠桃)
《神异经(南荒经)》有载。
更新异兽:
毕方
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
《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更新佚事:
彭侯
吴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树没砍几斧突然有血出。树断有一人面狗身(有说无尾)的东西跳出。太守说此为彭侯杀了烹食味道象狗。(和同是木精的青牛比运气差多了。)
《搜神记》有载。
更新异兽:
多即
形状象西方的狼狗。红嘴红眼白尾一出现该地就有火灾。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小常识:
白鹿
瑞兽常与仙人为伍。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太平御览》有载。
龙刍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古语云:‘一株龙刍化为龙驹。’穆天子尝以此养八骏。有说为龙的口水所化。
《诉异记》有载。
重明鸟: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能捕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拾遗记》
独角羊:觟至1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论衡》
1因为那个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虫为)
川水之精。一头两身类蛇长八尺呼其名可取鱼鳖。
《管子(水地)》有载。
药兽
神农时白民进药兽。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传的不明语言告之。兽就到野外衔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愈。有说黄帝叫风后整理其资料传后世。(神农呢?)
《芸窗私志》有载。
更新古神:
计蒙
人身而龙经常出现在有水之处伴随其必有狂风暴雨。(与后世传说中的龙王很像应为其原型)
《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农
有说即炎帝。人身牛。其贡献之一就是开农耕。尝有丹雀衔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为医药之祖。《搜神记》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习性从而利用它们。《淮南子》则说他天生玲珑玉体可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见毒解毒。传说是用茶但一次尝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喝茶解毒已毒致死。
一般以后者流传较广。
更新异兽:
海蜘蛛
生于海岛中。如车轮般大身具五色吐丝亦粗虎豹触之亦不得脱其毙而食之。(应该就是巨型蜘蛛但其能毙虎豹亦为奇事且生于海岛?)
《香祖笔记》有载。
麒麟
麒为公麟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虫不折生草。虽然很强却不为害谓之仁兽。祥瑞之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说文》、《礼记(礼运)》有载。
白鵺
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x战记中桃生小鸟的母亲‘沙鵺‘成被误译为(沙夜鸟)就是塔罗牌中的‘foo1‘
虎鹰
飞鸟。身大如牛翼广二丈余能捉捕虎豹。
《墨客挥犀》有载。
更新异物:
照海镜
圆形围长二尺余外圈绀色似玉非玉;中间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见怪鱼及一切礁石以利回避。
《续子不语》有载。
更新佚事:
龟宝
希世之灵物。尝有海客得一如婴儿拳大小之琉璃瓶内有一寸长之小龟在不停转动但瓶口极小不知如何进去的(这个可以作到并不稀奇)。但立刻为众龟所围不得脱只得弃之龟群方散。有识者称其名龟宝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于家则必得宝藏。(估计如同聚宝盆之类或可令龟衔宝来聚之类)
《虚谷闲抄》有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