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中国古代的铸剑术(2/2)
    (五)铸后加工范铸出来的铜剑仅是一个坯件表面精糙故卸去铸范后还须进行如下的修治加工:

    ——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装饰如在铸成的花纹沟槽中镶嵌琉璃、绿松石或嵌错红铜丝、金丝、银丝甚至进一步在器表刻镂花纹。嵌错是当时很常见的装饰工艺它是在铜器表面铸出或刻镂出花纹再嵌以金、银、铜丝(或片)用错石将表面磨光即显出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生动形象;

    ——装置附件配齐剑具;

    ——砥砺开刃。

    这样铜剑的制作就最终完成了。但在使用过程中剑器还要时常修治砥砺故当时可能有一类工匠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汉代称这类工匠为“削厉(砺)工”其技艺又称“洒削”之技。削砺就是刮削砥砺的意思;洒削指磨刀以水洒之泛指修治刀剑。

    西汉景帝时大臣袁盎被刺尸体上弃有凶器是一柄新修治过的剑官府就在长安的削砺工中访查一工匠说:这把剑是梁王的某位郎官来修治的。由此便查出了主使人梁孝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战国晚期大学者荀子的一段话来概括铸造铜剑的整个过程:

    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剂)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

    战国相剑术士曾说: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韧)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

    这种精良之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复合剑。战国时期铜剑应用臻于极盛。在此背景下铸剑术不断展进步出现了一些科学先进的工艺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尤以铸造复合剑的技术最为突出。

    所谓复合剑是指剑脊和剑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铜合金分别浇铸的青铜剑。其剑脊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合金韧性强不易断折;剑刃采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合金硬度高特别锋利。因而刚柔相济是古代铜剑的精品。其铸造方法也与普通铜剑有别。普通剑之剑身系一次浇铸完毕复合剑则是二次浇铸:先以专门的剑脊范浇铸剑脊在剑脊两侧预留出嵌合的沟槽;再把铸成的剑脊置于另一范中浇铸剑刃剑刃和剑脊相嵌合构成整剑。

    从冶金史研究者检测的一些复合剑实物得知其剑脊的含铜量要高于一般铜剑含锡量则低于一般铜剑;刃部的情况相反含铜量低于一般铜剑含锡量高于一般铜剑。如果单以脊部或刃部的材料制作整剑势必过于柔软或过于刚脆但以之分别制作剑脊和剑刃就获得了过一般铜剑的更为优秀的性能。这是创造性地运用青铜合金成分配比规律的高工艺体现了古代匠师对铜剑合金成分比例的控制达到了极高境界。

    复合剑的脊部含铜多故呈黄色;刃部含锡多故泛白色。剑脊和剑刃判然异色正如相剑术士所言所以有人称之为“两色剑”。又由于这种剑表面看起来剑脊像是镶嵌上去的故也有人称之为“铜镶剑”或“插心剑”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名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