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中现存最早的关于焰口的经典是唐代沙门不空翻译的《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和《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并手印》等。不空译经之始大约晚于《艺文类聚》成书一百余年因此道教的玄都大献于玉京山以清膳饮食使囚徒饿鬼俱饱满的仪式至少要早于佛教焰口约一百余年。op^j[3aoreprln[netbsp;佛教的焰口仪的要义是阿难初入佛教时忽见名曰焰口的饿鬼其形丑陋焰口对阿难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即便生于饿鬼之中。”阿难惊问何方可免。焰口称:“汝于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佗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仙等以摩伽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并及为我供养三宝汝得增寿。”⒄阿难晨诣求佛佛言有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诵此咒者令诸饮食变少成多变粗为精。又说甘露咒诵此咒者水变甘露清凉美味广大如海。阿难闻之备净饭净水众鬼触之食之皆得六根清净生善道阿难亦得延寿。因此《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主要是三个部分:[h。z][j7dzaa的1qnetbsp;一是破地狱门及开咽喉;二是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三是甘露咒。⒅兴慈的《蒙山施食要意十则》称蒙山施食仪是“宋不动梵师居蜀蒙山爰集救拔焰口饿鬼经水施食法并以二咒为主集诸密部成文”而作成。此仪“一人多人僧坊林野皆可遵施自后禅门日诵编入晚课以为日诵常规由是各方丛林大小庵居晚课必施。唯此施食功满华夏今古同遵遍利无穷”。⒆由此可知佛教的焰口仪是一种个人或集体都可进行的以念诵和观想为主的仪式无论在内容上和规模上都同道教施食科仪有很大差别。hqpu。ajhapu[inetbsp;类似于《蒙山施食法》的道藏中另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lb《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hp7fkokad86o56
注释8_on_npylzd1tg^y8
156⑺⑻⑼⑽⑾12⒀⒂⒃lb《道藏》第8册82o页第31册419页第28册548页第7册34、35、36页第8册82o页第31册246~249页589~6o8页第7册455~47o页第31册412页598、414页246页6o7页6oo~6o4页247页第34册772~7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npbvrah。y]netbsp;⑷《艺文类聚》第h
⒁《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79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ebm3j\gtz\li1kr8
⒄⒅《道藏》闰集第14册78页b8o页a1pnq25spfannetbsp;⒆《蒙山施食念诵说法仪》第3页上海佛教协会1987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