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三师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1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境无感不通”。2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存念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3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ef。kk4tfith]id。zy
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netru6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早期道教的《太平经》将师长与父母、君王同称为“道德之门户”和“性命之门户”认为“古者圣贤皆事明师以解忧患”如果“弟子不顺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罪名不可除也”⑷。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也称:h1vgkp[mdm。oypq
“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5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无上秘要》卷四十二其《事师品》引《洞玄隐注经》称“经不师受则神不行”强调道士受经必须通过师尊不然经就不灵验;引《洞玄法轮经》称:“师者宝也。ga6b\netd1q的jygdt
为学无师道则不成非师不度非师不仙故师我父也。”kpcham3[h2ag1^9i\
指出学道升仙都要依靠师尊不然不能成道不能登仙又引《升玄经》指出择师应不分贵贱高下年岁长幼待师要谦下即“求法事师莫择贵贱勿言长幼”。不然就是“怀死生俗闲之态不解至真平等之要”。因为“人无贵贱有道则尊所谓长老不必耆年要当多识多见”。一个道士可能有不止一个师长。《升玄经》要求道士对“先师后师并皆有敬。lkzpaq9nai6t_ty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