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人们的和谐共处起到积极作用。所以道教从自己的立场出在善恶报应观上构成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义。这一教义就是天道承负说。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其核心主体则还是围绕生死问题承扬于《老子想尔注》中“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
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即人们常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其特点是前辈后辈相承负。但对于“承负”的论述《太平经》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其二是“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其一说的是善恶承负其二则是说天道循环。
由此可见天道的循环承负报应是因人作恶和嗜欲造成的并给后人和自然界(包括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为免人们遭受危害和灾祸人们应当学道、信道、修道以解除“承负”之厄。信道修道就是要求人们遵循“道”的行为准则按“道”意来处世行事积功累德好善利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