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764(2/2)
    莫非杨一清已经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事情就这么完了?

    存在着如此天真的想法充分说明张璁同志还没有开窍要知道杨一清先生成化八年(1472)中进士一直在朝廷混迄今为止已经干了57年他的工龄和张璁的年龄差不多。如果翻开杨先生那份厚重的档案数一数他曾经干掉过的敌人名单(如刘瑾、杨廷和等)然后再掂下自己的斤两相信张璁会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断。

    不久之后结果出来了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同意杨一清的辞呈反而严厉斥责了张璁等人要他们搞好自我批评。

    这下子张璁纳闷了杨一清和嘉靖确实没有什么渊源为何会如此维护他呢?

    这实在不能怪张璁因为他不知道的事情确实太多。

    十多年前当朱厚熜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湖北安6当土财主的时候他的父亲兴献王曾反复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若朝中有三个人在必定国家兴旺、万民无忧!”

    朱厚熜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也记住了这三个人的名字: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