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百九十一章至第七百章
    [691]

    看着对面黑压压的敌人伍文定十分镇定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逃跑。宁王军自然不肯放过这块送上门的肥肉朱宸濠当即命令全军总攻数万士兵沿鄱阳湖西岸向王守仁军帐猛扑过去。

    王守仁军节节败退无法抵挡眼看自己这边就要大获全胜朱宸濠先生开始洋洋得意了可就在一瞬之间他突然现自己的军队开始陷入混乱!

    伍文定的退却是一个圈套。

    王守仁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定叛军实力较强不可力敌所以他故意派出伍文定率军夜袭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叛军离开本军营帐。

    而在叛军动进攻的必经之路上他已经准备了一份出人意表的礼物。

    这份礼物就是瑞州通判胡尧元带领的五百伏兵他早已埋伏在道路两旁伍文定的军队逃来他不接应叛军的追兵到了他也不截击等到叛军全部通过后他才命令军队从后面动突然袭击。

    叛军正追在兴头上屁股后头却狠狠挨了一脚突然杀出一帮莫名其妙的人连劈带砍黑灯瞎火的夜里谁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此时前面的伍文定也不跑了他重整阵营又杀了回来前后夹击之下叛军人心惶惶只能分兵抵抗。

    可是他们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前后这两个冤家还没应付了突然从军队两翼又传来一片杀声!

    这大致可以算是王司令附送的纪念品他唯恐叛军死不干净又命令临江知府戴德孺和袁州知府徐琏各带上千士兵埋伏在敌军两翼看准时机同时动进攻。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被人团团围住前后左右一顿暴打叛军兄弟们实在撑不住了跑得快的就逃实在逃不了就往湖里跳叛军一败涂地初战失利。

    事后战果合计叛军阵亡两千余人伤者不计其数还没有统计跳水失踪人员。

    宁王失败了他率领军队退守鄱阳湖东岸的八字脑。

    自诩聪明过人的刘养正和李士实两位先生终于领教了王司令的厉害顿感大事不妙主动跑去找朱宸濠开动脑筋献计献策这次他们提出的建议是撤退。

    然而一贯对这二位蹩脚军师言听计从的朱宸濠拒绝了。

    “我不会逃走的。”他平静地回答道。

    [692]

    可是在战场上耍“酷”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快伍知府就吃到了苦头敌船打出的一炮正好落在他的附近火药点燃了他的胡须(易燃物)极其狼狈。

    可是英雄就是英雄所谓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伍知府那是相当地狠据史料记载他胡子着火后毫不慌乱仍然纹丝不动(火燎须不为动)继续指挥战斗。

    这里插一句虽然史书上为了保持伍文定先生的形象没有交代着火之后的事情但我坚持认为伍先生还是及时地灭了火毕竟只是为了摆造型任由大火烧光胡子也实在没有必要。要知道伍先生虽然狠却也不傻。

    榜样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伍文定的英勇举动大大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他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挡住了敌军进攻局势再次稳定下来。

    一方有名将压阵指挥士气旺另一边有医疗补助不怕砍两军在鄱阳湖边僵持不下竭力厮杀你来我往死伤都极其惨重。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胜负成败只在一线之间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朱宸濠已经用尽全力了但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对面的王守仁也快支持不住了毕竟自己兵更多还有水军舰船只要能够挺住必能大获全胜。

    可是就在他眺望对岸湖面的时候才猛然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王守仁也是有水军炮舰的!

    奇怪了为何之前舰炮射击的时候他不还击呢?

    还没有等他想出所以然来对岸战船突然同时出轰鸣王司令的亲切问候便夹杂着炮石从天而降一举击沉了朱宸濠的副舰他的旗舰也被击伤。

    答案揭晓:1、王司令喜欢玩阴的很少去搞直接对抗。2、他的舰船和弹药不多必须观察敌舰主力的位置。

    彻底没指望了。

    所谓“行不义者天亦厌之”大致可以作为当前局面的注解。朱宸濠呆呆地看着他的士兵节节败退毫无斗志地开始四散逃跑毫无反应。

    大炮也用了钱也花了办法用完了结局如此他已无能为力。

    战斗结束此战朱宸濠战败阵斩二千余人跳河逃生淹死者过万。

    [693]

    不长记性啊

    到了现在我才不得不开始佩服朱宸濠先生了因为虽然败局已定他却并不打算逃走趁着天色已晚他将所有的舰船集结起来成功地退却到了鄱阳湖岸的樵舍。

    他决定在那里重整旗鼓。

    下面生的情节可能非常眼熟请诸位不要介意。

    由于6地已经被王守仁军占据为保证有一块平稳的立足之地朱宸濠当机立断无比英明地决定——把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连舟为方阵)。

    当然了他对自己的决定是很得意的因为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方便步兵转移、可以预防风浪等等等等。

    这是正德年间的事情距离明初已过去了一百多年《三国演义》已经公开出版了而且估计已风行多年。

    我十分不解朱宸濠先生既然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去买一本回来好好看看?要么他没买要么买了没细看。

    朱宸濠先生这辈子你是没指望了希望下辈子能够好好学习用心读书。

    这些事情忙活完了朱宸濠总算松了口气他活动活动了筋骨回去睡觉。

    王守仁没有睡觉朱宸濠前半夜忙活时他派人看等朱宸濠完事了他开始在后半夜活动整整活动了一宿搞定。

    从后来的事情展看王守仁是应该看过《三国演义》的而且还比较熟。

    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二十六日晨

    朱宸濠起得很早因为今天他决定杀几个人。

    在旗舰上朱宸濠召开了战情总结会他十分激动地痛斥那些贪生怕死、不顾友军的败类还特别点了几个人的名那意思是要拿这几位拿钱不办事的兄弟开刀。

    可还没等他喊出“推出斩”这句颇为威风的话就听见外面的惊呼:

    “火!大火!”

    昨天晚上王守仁作了明确的分工将舰队分成几部分戴德孺率左翼徐琏率右翼胡尧元等人压后预备起最后的攻击。

    得力干将伍文定负责准备柴火和船只。

    下面的情节实在太老套了不用我说相信大家也能背出来具体工艺流程是——点燃船只动火攻——风助火势——引燃敌舰——动总攻——敌军溃退。

    结局有点不同朱宸濠没有找到属于他的华容道看到漫天火光的他彻底丧失了抵抗的勇气乖乖地做了王守仁军队的俘虏与他同期被俘的还有丞相李士实一干人等以及那几个数字(闵二十四、凌十一、吴十三)家族出身的强盗。

    不读书或者说不长记性的朱宸濠终于失败了并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他有当年朱棣的野心却没有他的能力。

    所以他也只能到此为止。

    [694]

    一般来说奸恶之徒就算死到临头也是要耍一把威风的刘瑾算一个朱宸濠也算一个。

    被押解下船的朱宸濠获得了高级囚犯的待遇——骑马他浑然不似囚犯仍然摆着王爷的架子轻飘飘地进入了军营看见了王守仁微笑着与对方打起了招呼:

    “这些都是我的家事何必劳烦你如此费心?”(此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王守仁却没有笑他怒视着朱宸濠命令士兵把他拉下马捆绑了起来。

    王守仁不会忘记这个谈笑风生的人为了权势和皇位杀死了孙燧动了不义的战争害死了许多无辜者他是不值得同情的。

    捆绑的绳索终于让朱宸濠慌张了他现在才开始明白自己此刻的身份——不是藩王而是死囚。

    于是他开始求饶。

    “王先生我愿意削除所有护卫做一个老百姓可以吗?”

    回答十分干脆:

    “有国法在!”

    朱宸濠低下了头他知道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什么。

    不见棺材不掉泪啊朱宸濠先生悔晚了点吧!

    七月二十七日宁王之乱正式平定朱宸濠准备十年在南昌起兵叛乱后为赣南巡抚王守仁一举剿灭前后历时共三十五日。

    一个月前的王守仁先生手无寸铁孤身夜奔他不等不靠不要中央援助(也没有)甚至不要中央政策(没人给)转瞬间已然小米变大米鸟枪换大炮就此平定了叛乱名垂千古。

    此等空手套白狼之奇迹可谓绝无仅有堪称不世之奇功。

    在我看来支撑他一路走来建立绝代功勋的除了无比的智慧外还有他那永不动摇的信念——报国救民、坚持到底的信念。

    事情终于办完了叛乱平定了人抓住了随从大臣三百多人愣是一个都没溜掉(打水战呢人家咋逃)连通缉令都不用贴更别说费事印啥扑克牌了也算给国家节省了资源多少为战后重建打个基础。

    一切都结束了。王守仁曾经这样认为。

    然而一贯正确的王大人错了恰恰相反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

    一场真正致命的考验正在前面等待着他。

    最后的征途

    虽然时间晚了一点可是宁王叛乱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宫里虽然此时王守仁已经跑到了吉安准备反击京城里的官员们却并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只知道宁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送了他们很多钱这么看来他的这次反叛一定计划严密难以平定。于是乎京城中一片慌乱收拾行李准备溜走的大有人在。

    只有两个人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一个是自信另一个是高兴。

    自信的是兵部尚书王琼他自拍着胸脯抚慰大家那脆弱的心灵:

    “大家不要慌我当年派王伯安(守仁字)镇守赣南就是为了今天!有他在数日之内反贼必然被擒!”

    说得轻巧有这么容易吗?

    至少在当时王尚书的话是没有几个人信的。

    高兴的那个人是朱厚照他高兴坏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朱宸濠你居然敢造反好太好了看我亲自去收拾你!

    对于永不安分的朱厚照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天赐良机不用出关走那么远打蒙古人了现成的就有一个真是太方便了。

    他很快下达了命令——亲征!

    大臣们可以忽视王琼的话却不能不管这位大爷于是之前的那一幕又出现了无数大臣拼命上书还推出了杨廷和希望这位杨师傅带头说话阻止朱厚照的冒险行动。

    可是这一次朱厚照没有退让。

    他已经忍受得太久了这帮老头子已管了他十几年看这样子是想要管到他进棺材才肯罢休。

    还有这个“杨师傅”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又不是你儿子凭什么多管闲事?!

    面对着朱厚照那坚定的目光和决然的口吻杨廷和明白这次他们是阻止不了这位大爷了。

    由他去吧!

    杨廷和无可奈何地担任了留守的工作看着朱厚照收拾行装穿戴盔甲准备光荣出征。

    当时朝中的官员们对朱厚照的亲征几乎都持反对意见只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就是朱厚照的第一宠臣江彬。

    他极力地鼓励朱厚照亲自出战并积极做好各种筹备工作这种卖力的表现也赢得了朱厚照的赞赏。

    然而朱厚照并不知道这个看似听话的奴才在他唯唯诺诺赞成出征的背后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谋。

    [695]

    在江彬的帮助下朱厚照很快召集了所有京军的精锐定于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正式出征。

    然而就在一切俱备只等开路的时候几匹快马奔入京城带来了一封加急奏报。

    奏报是王守仁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告诉大家不用急了也不用调兵我王守仁已经解决了问题诸位在家歇着吧。

    这是一封捷报按照常理应该立刻交给皇帝陛下然后普天同庆天下太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