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鏖战上海(7)
正在这时,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国民党第51军军长刘昌义派人前来联系起义。刘昌义早年出身冯玉祥的西北军,抗战中被编入汤恩伯的部队。汤恩伯中原战场溃逃时,刘昌义与日本人打了几个硬仗,受到蒋介石的表彰。但他毕竟是杂牌,抗战胜利后就被解除军长职务,挂个空头副职,长期赋闲。1948年底,刘昌义与民革的人接上关系,准备相机起义。因条件不成熟,一时没有机会。5月24日,刘昌义得知汤恩伯等人已经登上军舰逃跑,遂召集21、51、123军的军官开会,主张起义。大家虽然同意,但苦于没有可靠的关系,解放军未必相信。
正在此时,地下党员、上海策反委员会委员田云樵得知驻守苏州河北岸的是第52军,遂找到了曾经担任上海海关税警大队长的国民党少将王仲民,要他去51军军部劝降与他相熟的军长王秉钺,其实王秉钺此时已经被解放军俘虏,王仲民在军部见到了刘昌义,而两人恰好也曾在西北军事。由此刘昌义和解放军接上了头。5月26日,刘昌义率部起义。之后,解放军又与驻守邮政大楼的一个国民党营长反复商谈,最终达成协议:守楼敌军停战缴械,解放军则尊重他们的“军人人格”。衬着苏州河上空阴霾密布的铅灰色天幕,邮政大楼、河滨大厦和百老汇大厦的窗口上先后伸出了白旗。
解放军攻克苏州河北岸后,所向披靡。驻守吴淞、高桥的国民党军队无心恋战,或投诚,或被俘,或乘军舰逃走。到5月27日上午,只有上海东北角——杨树浦方向枪声尚未最后沉寂,据守发电厂和自来水厂的21军230师的约8000人还在负隅顽抗。这是上海战役的最后一仗。进攻杨树浦的27军军长聂凤智果断地下达指令:在军事上施加压力的同时,采取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尤其要保护好发电厂和自来水厂。他向已经到达上海的陈毅请示,听取了聂、刘汇报后,陈毅皱眉沉思了一会,问:“守敌属于哪一部分?”“21军230师。”身为四川人的陈毅突然脱口而出:“这个师是川军,他们的副师长叫许照,如果是他在指挥的话,你们赶快查找蒋子英的下落,他一直住在上海,过去曾在国民党陆军大学当过教授,许照是他的得意门生。”机要人员很快查找到蒋子英的住址和电话号码,聂凤智与他通了电话,蒋子英答应尽力而为。通过蒋子英的说服,也迫于大势所趋,许照终于放下武器,率部投降。
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
60年后,上海的一位张崇信老先生对上海初解放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以下文字摘自2009年2月16日《解放日报?新闻晚报》):
5月25日的黎明来临了。我是被叫醒的。东方已经泛白,周围仍是那么安静,电灯依然亮着,自来水依然淌着,一切与昨天一样,只是听不到枪炮声了。我们对外面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也许妈妈觉得孩子比起大人不显眼,于是打发我和四姐去为父亲买热豆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