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蒋介石、汤恩伯的极大不满:“蒋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预,便是他破坏了政府的江防计划,蒋先生原非将才,东北及徐蚌二役可说是他亲自指挥垮了的。当时我和白崇禧力争,徐蚌之战应本着‘守江必先守淮’的传统原则作战,而蒋不听,硬要在徐州四战之地与共军作战,卒至一败涂地。此次守江,虽属下策,但是我们空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为共军所无,若善加利用,共军亦未必可以飞渡长江。无奈蒋先生无意守江,却要守上海一座死城。执行他这错误战略的,便是他最宠信而实际最脓包的汤恩伯。”
3月24日,解放军还没渡江,驻守在长江防线的国民党军第九十七师师长王晏清毅然率部起义,投向了人民的怀抱。这个师原是国民党政府“首都警卫师”,全师13000人,全部美式装备,其中的第289团,还曾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警卫团,直接负责蒋介石本人的警卫工作。国民党兵员枯竭,为了加强南京防务,蒋介石才把这支“御林军”交出来警备南京,归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指挥。国民党“首都警卫师”的起义,尽管该部后来在准备北渡长江前往解放区时遭到国民党空军拦击而大部溃散,只剩王晏清100余人抵达解放区,但该师是蒋介石及其高级官员的内卫部队,王晏清是蒋经国亲自向父亲推选的少将师长,又一向被视为蒋家的“嫡系”。因此“御林军”的倒戈之举,实在令蒋介石始料不及。
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渡江战役的兵力部署是: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湖口以东的汤恩伯集团45个师的兵力,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以第12兵团部率第40、第43军约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由平(今北京)津地区南下,归第二野战军指挥,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3月31日,由邓小平亲自修改制订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上报中央军委。4月3日军委批准了这个《纲要》。《纲要》决定将渡江部队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于4月15日在江苏省靖江至安徽省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尔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占领江苏、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