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营的营长人民英雄孙玉水同志,对于“三角芦苇”的创造经过至今还津津乐道:“从看地形的那一天起,这个事就在我脑子里转。”孙玉水同志说:“当大家看到那条四十米宽、九尺来深的夹江的时候,觉得强渡的任务相当艰难。”因为首先一个问题是没有船,在江洲登陆的时候,船抬不到洲上来,更运不到夹江里去。在回来的路上,他想到了在洲上随处可见的成堆成垛的芦苇,这些江上的天然出产牵动着一个指挥员的智慧:他想起在水网地区作战时用过的芦头桥,就更增强了信心!芦苇是可以担当起这个任务的。
可是应当怎样用呢?一个人抱着一个过去吗?不行,芦苇在水里会不驯服地翻身打滚,把骑在它身上的战士摔到水里。他带着全营掀起研究的热潮,第一次失败之后又来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他命令试验的战士们,把两捆芦苇捆成一排,以增加它的稳力,“战士们是非常机动的!”孙玉水同志得意地说,“他们把两个芦苇的尖端靠拢,把后头微微地分开,这就增加了稳力、浮力,也增加了前进的速度。”当“三角芦苇”的模型在河里运行如飞的时候,他深深地体验到战士天才的伟大。他站在岸边,听取着大家对这个模型的评论,什么“头轻头重”“稳不稳”“前进速度加快”……他默默地记在心里,脑子飞快地转动,他综合了群众的智慧,把“三角芦苇”从一字形改进到人字形,又改到个字形,一直发展成强渡的利器。
……
什么困难能阻挠解放军前进的意志呢?在暮春的寒流里,指挥员、战斗员们脱得一丝不挂,赤身跳进水中,驾驶着集体创造出来的工具,起先是工具太少人太多,就有许多人争着下水,偷着下水,虽然岸上的值星干部几次关照:“上岸吧,再在水里面连骨头也会冻酥呀!”但是很少有谁照着他的嘱咐办事,有人在水里问:“要上岸开会吗?”……每当一件新的器材下水,试验的时候常常要经过一番争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