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赢在心态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从里到外认识自己(19)(2/2)
    你知道吗?有的学生大脑中还有第三个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好热闹呀,一个人的脑子里三个声音说话。

    精神分析流派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本我所具有的特性可概括为:无意识、无理性、要求无条件地得到满足,遵循快乐原则。本我不理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这些都处于无意识状态,不被个体所觉察。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本能冲动后面能量的贮藏库。弗洛伊德认为婴儿的人格结构完全属于本我。

    本我利用自我来释放紧张和焦虑。“上了一天课,我得痛痛快快地玩”就是本我发出的声音。

    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主要为意识层面,有一小部分是无意识。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陶冶、反复教训之下,变得渐识时务,不再仅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去盲目地追求满足。自我合乎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

    自我是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自我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它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就这样,自我可以说是同时在待奉三个严厉的主人:超我、本我和现实。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它在同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对外感受现实,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现实,对内调节本我中本能的渲泄。“快写作业吧,明天考试。”就是自我的声音。

    超我: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部分。它最初是通过认同并且内化父母的准则而建立起来的,随着个体的发展,超我最终成为独立于父母和环境的个人内部准则。从此,个人的自我管理与控制便取代了父母的管理与控制,而个体的人格也因之而发展成熟。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最初,这种角色是由父母扮演,超我正是双亲权威的内化,执行着早年父母所行使的职权。

    父母施行惩罚的职权,变作了超我中的“良心”;

    父母施行奖励的职权,则变成了超我中的“自我理想”。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准则,良心则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就是超我的声音。

    在很多时候,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交互作用着。一个健康的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均衡协调的。本我在于寻求自己的生存和本能的满足,是必要的动力。超我在于监督、控制自我的行为,使人不致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良心,以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对上要符合超我的要求,对下则吸取本我的力量,处理、调整和满足本我的,对外要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要保持心理平衡。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