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大全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把慷慨解囊当成一种义务
    把慷慨解囊当成一种义务

    犹太民族是一个慷慨的民族,他们把施舍当成一种“公共义务”,而不认为是一种“行善积德”。

    《犹太法典》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农夫拥有一笔很大的农产,他还是当地最慈善的人。每年拉比都会到他家访问,他都毫不吝啬地捐财献物。

    可是有一年,由于风暴和瘟疫的袭击,农夫的农田和果园都遭到破坏,牲畜也都死光了。债主们却蜂拥而至,把他的财产都扣押了起来,只留给他一小块土地。

    他却说:“这是神的旨意,他给了我,又收回去了,我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呢?”

    他丝毫不怨天尤人。

    那一年,拉比又到农夫的家请求捐献财物。当拉比们看到他家道中落,都对他表示了同情,无意再请他捐献。这位农夫的太太说:“我们时常为教师建造学校、维持会堂,为穷人和老人捐款,今年拿不出钱来,实在遗憾。”

    后来,夫妇俩不愿让拉比们白跑一趟,否则他们会心里不安,便把最后剩下的那块地卖掉一半,把所得的钱捐献给拉比。拉比非常惊讶,并且感激不尽。

    有一天,农夫在犁地的时候,耕牛滑倒了。

    他赶紧扶起耕牛时,却在牛倒下的地方发现了宝物。他卖掉宝物后,又过上了先前的富裕的日子。

    第二年,拉比们又来到农夫家,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附近的人告诉他们:“农夫的新居就在前面,那所高大房子就是他的家。”

    拉比们走进大房子,农夫高兴地向他们说明了这一切的原因,并总结道:“只要乐于行善,它必定会倒过来,这就是捐献的利润。”

    由此可见,犹太人对施舍是十分重视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