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男孩如何管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章 适度放开孩子的手,男孩抵触“极度管制”(4)
    第九章 适度放开孩子的手,男孩抵触“极度管制”(4)

    好的父母,既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就应慢慢从他的生活中退出来,让他做主角,学会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做事情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才会形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

    孩子心里有事,理解他的“倾诉需求”

    现代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聊天的话题太少了。似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话题总是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方面,比如,“上课时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放学早点儿回家!”“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好吗?”“好好学习,争取考第一”等等,这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与父母沟通的愿望,他们宁愿把自己的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也不愿意向父母说,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及困难时,他们更加不愿意向父母说,怕父母责骂自己,这样,亲子之间的沟通就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的隔膜就产生了。好像父母和孩子除了例行公事性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学习成绩外,几乎没有什么可聊的。

    苏亚平时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上进心较强,也乐于助人,他学习上觉得有一些压力。如果自己考得不好,会觉得其他同学瞧不起他。临近考试,他总觉得没有把握,所以暗中使劲儿,一定要取得一个好成绩。每天,他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复习,但内心深处,苏亚还不够自信,而且对自己的复习效果不是太满意。他多么希望把自己心中的压力与烦恼说给父母听。

    可是,苏亚的母亲却只知道对他的学习说三道四,他放学看了一会儿电视,母亲就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他想看一会儿课外书,母亲更是唠叨个没完。有时候,苏亚述说学习的烦恼和压力时,妈妈就会说:“一说学习就没劲儿,一说电视怎么就来劲儿了,你并不是有什么学习压力,是你自己根本不想学习!”每逢这时,苏亚就不由得顶撞母亲,可母亲说:“你大了,该懂事了,却越来越不听话了,怎么做父母的说破了嘴也不管用,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孩子不喜欢把心里话说出来,是父母封杀了孩子说话的愿望。当孩子遇到问题来询问父母或者求助父母帮助的时候,在很多时候孩子和父母要说的话题根本不是学习上的事,这时父母就会回避孩子的话题,所问非所答,而是绕着弯儿地把话题扯到学习上,父母本来是想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的做法,却让孩子会感觉厌倦,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从而不再愿意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

    事实上,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为男孩子胆大、坚强、勇敢,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有很多秘密,男孩子也会遇到困难、也有情绪失落的时候,男孩子有时需要有人分享他的快乐,有时需要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时他们需要一个倾听者。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地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他们会马上把那些不高兴的事情忘记,而父母不喜欢听男孩子关于学习之外的事情,男孩子会把不开心的事情憋在心里,就会憋出更严重的事情来。比如,男孩对家长、老师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时,就会大声喊叫、发脾气,甚至砸东西。而父母就不能更好地和男孩子沟通。

    孩子与一样,对于外界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遇到问题时尚且需要与他人倾诉,但向他人倾诉的内容有时不仅仅局限于工作上的事,还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孩子更是如此。而父母就是他们人生中最好的指导老师,那么,孩子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的事都可以和父母倾诉。如果父母忽视了自身的言语对孩子的影响,那么,遗憾的不仅仅是亲子关系的紧张,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终身的遗憾。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