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世界核战争(5)(2/2)
    由于烟云遮盖,天昏地暗,地球上几乎没有白天,因而温度急剧下降。江河湖泊冰封,植物因停止光合作用而枯萎,农作物颗粒无收或无法食用。核战争中即使有幸存者,这些幸存者也将饥寒交迫,一片混乱,很难生存下去。一些科学家断言,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核战争,就很可能把北半球的现代文明彻底摧毁,甚至可能把人类拖入灭绝的可怕深渊。他们认为,大规模热核战争,对于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核冬天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核冬天至少带来一下几方面的影响:(1)尘埃,尤其是烟尘,其中包含核爆炸时产生的烟云,假如在空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和密度,而且持续一定的时间,笼罩了地球,那么,整个地球就将处于严寒和黑暗之中。(2)“核冬天”是一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的灾变。尤其是核大战带来的“核冬天”如果发生在春季或夏季,由于日照的锐减和严寒的侵袭,那么,不仅河流和山涧都将封冻,而且大部分庄稼和其他植物,其中包括树木都会遭到毁灭,许多动物也将死于饥饿和寒冷。日照水平和气温也许3个月之后可能恢复到正常,然而“核冬天”所造成的大毁灭已无法挽回。(3)人类很难经得起核大战的摧残。有人指出,即使北半球有相当多的人在核战争的直接杀伤下得以死里逃生,也很难想像他们怎样应付随之而来的寒冷、饥饿、电力缺乏、供水不足、污水系统堵塞中断、交通运输困难、流行病、医疗救援匮乏、几乎无处不在的核污染、战后产生的巨大心理压抑等一大堆问题。

    而且,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将造成尸横遍野的恐怖景象,战后数十亿人和动物的尸体得不到埋葬,那些耐寒的以死尸、腐物为食的动物很可能恶性膨胀、大量繁殖。那时候,人们面临的世界,很可能是一个以老鼠、蟑螂、苍蝇为主的幸存生物的世界。

    “核冬天”理论所描述的细枝末节未必完全可信。这个理论所包含的某些推测,也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这一理论的主要之点却是可信的,即大规模的核爆炸,无疑将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当然,核战争、“核冬天”都不是不可避免的,“核冬天”并不是人类的必然归宿,对原子裂变的控制,与一旦发生就将主宰人类命运的“核冬天”,也并没有必然联系。然而核大战、“核冬天”的危险不能绝对排除。也许,人们对核恶魔、核妖怪的惨绝人寰认识得越是清楚,越是充分,核大战、“核冬天”降临的危险就会越少,人类的安全就会越有保障。

    核冬天给人类带来的后果

    核冬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搞清核冬天对人类的全部影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所有的生命都生活在彼此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科学家们创造了“生物圈”这个词来描绘地球、大气和海洋,而生命就在其中形成。要想了解某一个别生物,就需要研究它所生活的整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和所处环境的物理性质——阳光、辐射、组成空气的各种气体、土壤、海洋和河流里水中的化学成分。人类与动物一样要生存下去就需要依靠无数的生态系统。我们靠植物和动物为我们提供食物。目前世界上的人们要像史前时代的人类那样依靠打猎采集为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必须靠农业,靠控制生态系统为生。核冬天对人类社会最明显和最严重的影响可能是所有庄稼一年的收成几乎全部被毁,而且要重新恢复大规模农业生产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这些农作物不会在核冬天灭绝。问题在于昆虫、鸟类和兽类的灭绝,将导致新害虫的繁衍。很难相信现代农业赖之以存在的燃料、肥料、杀虫剂的供给在几年内能恢复正常。植物覆盖层被破坏,光秃暴露的土壤便会受到侵蚀。很明显,核爆炸中的幸存者的食品分配和供给会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粮食生产上远不能自结自足,完全依靠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失去一年的收成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