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世界性灾病(8)
过去已经控制的疾病如霍乱、鼠疫、疟疾、肺结核和白喉等开始重新出现。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宣布肺结核成了全球危机,因为肺结核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因为病毒对原有的药品产生抵抗能力,导致病人死亡比例持续增加。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传染性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癌症病人人数不断增加。
另外一些“新”的传染病粉墨登场,最著名的当属艾滋病。2001年全世界共有大约3360多万艾滋病人,每年都会有560万人感染艾滋病。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1/5到1/4的成年人为艾滋病人;1976年出现的埃博拉病毒不断肆虐刚果、加蓬、乌干达等非洲国家,这种致命病毒的感染者死亡率达到50%~90%。
艾滋病威胁人类文明
第14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向与会者揭示一个冷酷的现实:艾滋病的肆虐已使许多国家失去了大量年轻人和劳动力,平均寿命开始缩短,一些国家的经济甚至濒临崩溃。人们不能不承认,艾滋病确实已经威胁到人类文明。
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全世界累计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仅2001年,全世界就新增病毒感染者300万。专家预计,在2000至2005年这5年间,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将达6800万人,其中550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
艾滋病的恶性蔓延已经改变了一些国家的人口构成。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已经从62岁下降到47岁,在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博茨瓦纳,成年人病毒感染率为38.8%,平均寿命已经下降到1940年以来的最低点——39岁。受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是儿童和青年,20年来,在艾滋病最猖獗的7个非洲国家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增长了20%至40%。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预计,在2010至2015年间,由于艾滋病的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15至34岁青壮年的死亡率将达到最高点,比正常情况下的死亡率要高17倍。
艾滋病使受害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大为下降。在赞比亚,三分之二被艾滋病夺走父亲生命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下降了80%;在科特迪瓦,有艾滋病患者的家庭的平均收入仅为全国水平的一半;对布基纳法索、乌干达和卢旺达3个非洲国家调查得出的预测是,至2015年艾滋病将使这些国家的赤贫人口比例达到51%,而2000年时这一比例还是45%。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说,布基纳法索20%的农村家庭由于艾滋病而被迫减少劳动,甚至放弃耕种;在埃塞俄比亚,艾滋病患者每个星期的田间劳作时间大约在11.6至16.4小时之间,而一个正常劳力每星期的田间劳作时间是33.6小时。
因此,在艾滋病肆虐的国家,经济总量和国民收入大幅滑坡。病毒感染率超过20%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目前正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不断下降。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分析说,这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处于青壮年期,艾滋病导致大量有经验的劳动力丧失,进而削弱了生产力。该机构在多个非洲国家的调查显示,艾滋病导致的缺勤、生产力下降、保健费用增加等还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当地企业的利润至少下降了6%~8%。
艾滋病的日益泛滥更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健体系不堪重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即便不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每年人均用于艾滋病治疗的直接费用至少也需要30美元,然而这些国家人均公共健康支出还不足10美元。此外,艾滋病使医疗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由于缺少床位,医院只能收住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而更多患者失去了及时治疗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