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世界性灾病(6)
    第七章世界性灾病(6)

    开挖巴拿马运河时,建造这项工程所遇到的最大困难,竟是很多工人患了疟疾和黄热病,使工程根本无法继续进行。由于罗斯的发现,政府下大力气消灭了蚊子,才保证了运河的最后建成。

    灭蚊行动在一个世纪之后却带来了巨大灾难。20世纪50年代,马来半岛婆罗州的许多人感染了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也是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大面积喷射ddt消灭蚊子。蚊子死了,疟疾得到控制。可是没过多久,当地老鼠数量迅速增加,又面临着爆发大规模斑疹伤寒和鼠疫的危险。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ddt在杀死蚊子的同时,还杀死了一种小黄蜂。小黄蜂是一种毛虫的天敌,这种毛虫专吃屋顶的茅草。黄蜂大量减少,使毛虫大量增加,导致人们的屋顶纷纷倒塌。被毒死的蜂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的使用,无形中建立了一条新的食物链,其结果是对当地的猫造成巨大杀伤力,猫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老鼠大量繁殖。

    面对再一次暴发大规模瘟疫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不得不采取另外一种办法:向婆罗州空降1.4万只活猫。

    在漫长的与疟疾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生长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金鸡纳树皮对治疗这种疾病有奇效。于是,在17世纪,随着西班牙人统治了秘鲁,它的作用被欧洲人认识。大量的金鸡纳树皮被运往欧洲,高价出售。

    高额利润驱使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冒险者前去砍伐,滥伐使当地森林遭到极大破坏。到18世纪中期,这个为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好处的树种几乎绝种。直至100多年后,法国植物学者和荷兰政府,才将金鸡纳树种带到爪哇,发展起了专门种植金鸡纳的大工业,挽救了这位人类的“恩人”。

    金鸡纳树皮里含有30多种生物碱。1820年,法国两位化学家从中提炼出奎宁,制成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可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这种药物突然不那么管用了。科学家发现,疟原虫演化出了抗药菌株。自那时起,无论专家们使用什么新药或药配伍,总有一些疟疾能够设法逃避药效。至1997年,全球仍有90多个国家面临疟疾的威胁,每年约有100万儿童因此死亡。

    与此同时,古老的传染病一个个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又接踵出现。艾滋病、埃博拉病毒、西尼罗病毒,不断在人类社会造成大范围恐慌和社会问题,环球旅行的便利更增加了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机会和速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