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真面目
很久以来,天文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在宇宙中有一些引力非常大却又看不到任何天体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存在着很奇异的天文现象。这种奇异天文现象的主要特征是:
1这个区域有很强的磁场和引力,并不断吞噬大量的星际物质。一些物质在它附近运行轨迹会发生变化,并且在它周围形成圆形的气体尘埃环;2它有很大的能量,可以发出极强的各类射电辐射;3由于它极大的引力作用,光线在它附近也会发生弯曲变化。的确,通过观测到的大量间接征兆可以证实它的存在,却无论如何没能直接看到它,于是一些天文学家想象它是一种恒星坍塌收缩后质量、密度很大的暗天体,物理学家惠勒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黑洞”。
在进入宇航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已拥有各种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天文观测已触及到距地球100亿光年以外的遥远天体,从河外星系到宇宙尘埃都可以一览无余,甚至像几万千米外一支小蜡烛那么微弱的光也能观测到,而唯独对黑洞却无能为力,确有些不合逻辑。如果它真是一种质量、密度很大和磁场、引力极强的“天体”,为什么至今看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黑洞并不是一种实体星球,而是宇宙天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磁场旋涡”现象。它的能量、射线辐射主要都是由磁场引力作用产生的,因为它的构成物质密度非常稀薄,光波发射极其微弱,所以根本无法在远距离用光学仪器观察到它的形状,按其形态和性质说它倒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暗磁场旋涡洞”。
设想如果黑洞是一种物质构成密度非常大的“天体”,那么,在黑洞与物质密度相对极小的宇宙空间两者应该是有分界面的。根据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当光投射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会有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这一点已经从宇宙中所有不发光天体都能够反光得到证实,无一例外。所以,从黑洞不能反射光线这一点说明黑洞虽然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它的物质构成密度非常稀薄,还不足以达到反射光线的程度(并不是光线由于被它吸引无法脱离而不能反射),当光线与它相遇时,只能是穿它而过了,没有明显的光反射和折射现象,因此就无法通过光学观测直接看到它的形状,而只能用其他天文观测方式,通过黑洞急速旋转运动中产生的极强各类射电辐射来证实它的存在。科学家对哈勃望远镜上的高速光度计在1992年对天鹅座x—1的一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两个迅速衰减并很快消失的紫外线脉冲陈列,这种现象与理论预言的物质落进黑洞视界时释放辐射的特征正好相符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