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嚣尘上”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原文为:“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待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楚子:楚共王;子重:楚庄王之弟;伯州犁:晋国伯宗之子,其父被害后逃亡楚国,楚任其为太宰;大宰:读为“太宰”,古代官职,“太”在古文中写作“大”;巢车:古代一种设有潦望楼的兵车,高如鸟巢,用以瞭望敌方。)
这段文字意思是说,春秋时,楚国和晋国相战于鄢陵(在今河南省境内)。战斗开始之前,楚共王和太宰伯州犁登上巢车,察看晋军动静,楚王问:“晋军中那几个人骑着马在奔来跑去在干什么?”伯州犁回答:“在召集各军将领。”楚王问:“你看有不少人会集到一起了!”伯州犁回答:“他们在商议作战计划。”楚王问:“怎么张起帐篷来了?”伯州犁回答:“为了要祭祀祖先,求祖先保佑。”楚王问:“帐篷怎么又撤了?”伯州犁回答:“那就是要发布命令了。”楚王问:“大声喧闹,而且尘土上扬,这是干什么?”伯州犁回答:“这是在填井平灶,准备摆开阵势了。”楚王问:“晋军都上战车了,怎么又都下车了?”伯州犁回答:“下车进行战前宣誓。”
楚王问的“甚嚣,且尘上矣”,就是后来我们所见到的成语“甚嚣尘上”的原形。甚,很;嚣,喧闹。“甚嚣尘上”是形容军中准备战斗的那种喧哗嘈杂,尘沙飞扬的状况;后来用来形容传闻或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用来指某种倾向或言论传播得非常快,闹得人声喧嚷,也指反动言论极为嚣张、猖狂。
这个词现在媒体使用得非常广泛。如:“武汉队假球传闻甚嚣尘上,球迷赛后表示愤怒”(《楚天金报》2006-9-11);“日本‘核武装论’甚嚣尘上,竟称‘有核’不违宪”(中国新闻网2006-11-15);“经济发展成‘罪过’,‘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大洋网2006-7-6);“中国食品威胁论甚嚣尘上,渲染炒作背后另有隐情”(红网2007-8-16);“中国股市市值首超日本,‘泡沫凸现论’甚嚣尘上”(中国侨网2007-8-30);“谢长廷卖官甚嚣尘上,高市‘议员’要其公布竞选账册”(华夏经纬网2007-9-14);等等。
综而观之,“甚嚣尘上”描述的对象一般都是言论、传闻或消息,而且还多偏向不好的色彩,一般不宜用来形容如文头所说的活动或现象。类似这样的不妥用法媒体上时常出现,如:“违法不良短信甚嚣尘上,山东移动设垃圾短信有奖举报”(舜网2006-6-15);“三路一桥’活动甚嚣尘上,市民投诉源源不断蓝盾劲风”(新浪网2006-6-23);“滥占土地甚嚣尘上为哪般”(新浪网2006-6-23);“暑期到,非法办学甚嚣尘上”(合肥报业网2006-7-13);“‘超女’‘好男儿’甚嚣尘上,敢问原创人路在何方?”(搜狐网2006-7-28);等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