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问题 人问题
一方面圆明园湿地嗷嗷锤,另一方面近在咫尺的清河污水处理厂每天40万吨处理后的水,以及肖家河污水处理厂每天2万—4万吨深度处理后的水都白白流掉,所以圆明园整治工程的矛盾中心不是水的问题,而是我们要什么样的圆明园的问题。
毫无疑问,历史的发展趋势需要将圆明园建设成为生态的圆明园。从这个角度考虑,圆明园的水就够用的了,用不着铺膜保水。生态的圆明园需要的是个浅的湿地,加上大面积的以本地种为主的城市森林,这些本地种就是北方乡村常见的“杂木林”,以杨、柳、榆、槐、桑、朴以及大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大都是耐旱的和生态节水的。林子里和湿地外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蜻蜓、蝴蝶等。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将圆明园向一个天然湿地和天然林地发展。这样人工的痕迹不但不能继续增加,反而要逐步减少,如要逐步拆除石头砌成的湖岸和大面积的水泥铺装地面;恢复芦苇、菖蒲、荷花以及湖岸上和“山”上的那些天然植被,还圆明园的宁静、严肃与深沉。
另外,我们给游人考虑得多,而给野生生物考虑得少。要不要为圆明园湖底铺膜,说白了是要大面积的水面是为了谁的问题。如果要一个文化的圆明园,一个生态的圆明园,一个严肃的圆明园,我们就不必铺膜;如果要一个俗气的圆明园,游乐的圆明园,我们不但可以铺膜,还可以买水来灌,这是一种商业操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