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笔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莫高窟不能承受之重(2/2)
    莫高窟目前拥有492座内有壁画、雕像可供观赏的洞窟,但有的只有几平方米,“游”不了人;有的已沉疴在身,亟待抢救,难以见人;也有个别特别珍贵的“宝中之宝”,要用作研究等特殊用场。剔除这些洞窟,再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形制,进行“分门别类”。这样算下来,能够上“一线”、进行常规性开放的典型洞窟,也就是40座左右。

    但就是这40来座“拿得出”的洞窟,也不能处于长期疲劳状态,必须轮番休息,方可使它们的体质得以保存完好。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曾进行过一次很有意义的实验:请40名中学生在第323窟——一个体积为143.1立方米的中型窟——内滞留了37分钟,然后用最现代的微环境监测技术,测量洞内空气温度、墙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前后变化。结果表明:学生们呼吸所排出的水汽中的67%,在他们离开洞窟后仍然留在洞里;呼出的二氧化碳约52.3%被留在窟内。窟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半衰期分别是0.25小时、1小时和3小时。此番试验再次证明人进入洞内,所产生的“三气”(热气、湿气、废气)会使洞窟内的小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变化:助长崖体及壁画底部的氯化钠聚积,催化壁画发泡、起甲、酥碱等病害。同时又证明,这些洞窟内外空气交换条件很差,如连续接待游人,那就会长时间地被浓浓的二氧化碳所笼罩,而陷于“环境疲劳”状态,导致洞窟“体质恶化”。

    这样“精打细算”下来,莫高窟目前每天常规轮流“上岗”的只能在10个洞上下。按每批游客每次在一个洞内平均逗留10分钟计,加上在洞外栈道、平台的交通时间,每天大约可以接待20批次的游客。这样刚好是2000人。

    如能按科学测算,正常地控制这2000人左右的参观流量,对保护莫高窟是比较有利的。但现实情况却是近年来涌到莫高窟的游客经常突破此数,高峰期甚至超过200%、300%。

    1984年全年首次突破10万人,1998年20万、2000年达到30万,2004年超过36万人。由于气候等因素,游敦煌的最佳时间是5—10月。所以,尤其是两头尾的“黄金周”,人流最为拥挤。2004年7月份,莫高窟创下了月接待人数最高纪录73482人。而单天进窟人数最多的是5月3日,那天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多达7600多人,许多开放的洞窟和狭窄栈道上,都是人满为患!

    大量游人除把浓浓的“三气”带进洞子,构成对莫高窟文物的严重危害外,还有另一个更骇人听闻的情况:有些旅游者还千方百计想要触摸这些古老的珍宝!不知是发自内心想从菩萨身上得些灵感福祉,还是出于好奇要探索神佛们究竟有怎样的不凡之胎,总之,旅游者中不乏“动手”者。2004年“五一”期间,敦煌研究院对游客参观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监测,发现在总参观数的18212人中,有708人触摸了壁画,占3.9%。如将这个比例放大,乘以莫高窟近年年均接待量32万人次,那么,触泌画的人数将达到12900人次之多!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业已升温:敦煌机场正在扩建;313国道正从莫高窟旁边穿过;投资6.6亿元的敦煌铁路最近已上马;航空、铁道、公路三军并进向敦煌。有关部门预测,几年后,每年冲莫高窟而来的旅游者,将达到50万人次以上,其中80%将集中在5—10月的“旺季”!

    更强烈的人气正在逼近,莫高窟的众神胆战心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