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祖先饭发达起来?
知史可以明得失。
对于秦始皇帝陵的保护,早在秦代就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守护。西汉政府则把对秦始皇帝陵的保护,列于历代帝王陵墓之首。北魏政府明确规定在秦始皇帝陵“四面各五十步,勿听耕稼。”隋炀帝也曾下诏保护秦始皇帝陵。到了唐代,为了保护秦始皇帝陵,不仅规定“无得刍牧,春秋置祭。”还下令置庙,增加配享。北宋政府在保护秦始皇帝陵方面,工作最为突出,曾多次下令保护。明清时期,政府虽多次下令保护历代帝王陵墓,但均未惠及秦始皇陵。不过明代的都穆和清代的陕西巡抚毕沅曾在秦始皇陵做过实地调查。
虽然二千多年来,秦始皇陵区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也多次历经天灾。无数次的风雨,使水土流失;多次战乱,使它被盗掘。秦末的项羽、西汉的赤眉军、后赵的石虎、唐末的黄巢,都曾经使秦始皇陵地面建筑和地下结构受到破坏,文物多有损失。此外,历史上秦始皇陵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也给它造成了不断的、程度不同的破坏。20世纪以来,对秦始皇陵的破坏尤其是对封土的破坏仍在继续。解放前国民党军队曾在秦陵上挖战壕,其残迹至今尚存。解放后,民兵打靶,农民平整土地、积肥、节水灌溉等活动都对秦始皇陵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现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的断崖,就是这种破坏的恶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秦始皇陵地区的一些建设项目直接对其内的文物遗迹造成了破坏。
秦始皇帝陵的千年沧桑史,有着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文积淀和劣根性。
而一切的历史又都折射于当下。
近3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陵陆续发现了数百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址,600余座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墓,打下了几十万个探孔,发掘出土了5万多件各类文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国内任何一座帝王陵园。
30年来,关于秦始皇陵应不应该挖的呼吁与争论始终不断。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说,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兵马俑在世界旅游范围内的影响力已差不多开发到极限,陕西急需一个新的兴奋点。在一些人眼里,这个兴奋点就是开发秦始皇陵。
陕西省曾经于1986、1994年上书中央,希望能够发掘乾陵;在2000年老山汉墓发掘后,陕西省又再次提出“抢救性发掘”秦始皇陵、乾陵的计划。
陕西提出“抢救性发掘”的主要理由是乾陵处于地震带,可能在地震中遭遇破坏,而且所处地带属喀斯特地形,地下水容易毁损文物等。
几千年没震坏,等几十年就震坏了?经过勘探发现秦陵地宫保存相当好,抗震性能很强。地宫也没有进水。倘若发掘帝王陵的口子一开,第二座、第三座就管不了了,因为全国有帝王陵的不止陕西,陕西有秦始皇陵、西汉帝陵、唐代帝陵;南京有六朝的帝陵;东汉帝陵、北魏帝陵在洛阳;北京有明清帝陵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