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作家左拉在上中学时法语考试甚至不及格。
美国科学家、1977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罗歇·古耶曼有关内啡呔的理论曾被《科学》杂志否定,因为专家们认为那是“病态幻想的产物”。
其实任何社会都存在一种“社会网格”,没有什么绝对监控社会或者信任社会,这两者区别只是程度而已。这种社会网格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常识和所谓的优序良俗,而天才往往违反这些,因此具有创造性的人的这种独立和古怪的行为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异议,甚至被通俗地骂一句“精神病”。
天才的形成并不都是遗传因素或某种生物特性的功劳,更多的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培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社会产生的天才要远远多于另一个社会的原因。理想的社会就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但又绝不是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因为动荡的社会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环境。
人性中明显的自我承认就会导致强烈的自尊心,尤其在逆境中他们的表现就更具挑战性,这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美国黑人演员悉尼·普瓦蒂耶在成功之前几乎尝遍了辛酸、羞辱和讥讽——一名制片人在演员招聘会上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找个洗盘子的工作?”,他温文尔雅地回答说:“不行,因为我已经当过洗盘工。” 这样的人还有英格丽·褒曼——未成名前好莱坞的“北欧母牛”,甚至连她的名字都被认为是一个障碍,她谢绝了美容和改名的建议,坚持了自己,结果她成功了。
有人需要熬过考试的失败。还是爱因斯坦,他在参加苏黎世工学院第一次考试时成绩竟然不及格。
有人甚至需要克服身高方面的障碍。1979年,詹皮耶罗·博尼佩尔蒂成为意大利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主席,他在看到马拉多纳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说:“不行,他太矮了,根本不适合在意大利踢球。”
有人需要面对偏见。弗雷德·阿斯泰尔在1933年拍摄他的第一部电影前,需要通过好莱坞制片人和导演的测试,他们说:“他不会表演,不会唱歌,头开始变秃,可以跳跳舞。”但他一旦成为银幕形象,几乎很快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音乐片明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