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人的天堂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用智慧点亮世界(4)
    用智慧点亮世界(4)

    第二年夏天,爱迪生宣布,他正派遣代理人到世界各地去为他的白炽灯丝寻找完美的植物纤维。几年前出版的朱尔·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世界》一书,其时在美国仍然风靡一时,这样,爱迪生引人注目的研究就有了一个现成的陪衬,足以保持投资者的兴趣并唤起未来顾客的兴趣。他派了一名代理人去日本和中国,一名去西印度群岛和中美洲,还有一名去亚马逊河上游地区。后来,他的一个代理人在古巴死于黄热病,这可不是他想要的宣传效果。去亚马逊河的那位代理人则送回大量耸人听闻的新闻供日报登载,此人回纽约后得到一笔报酬,在纽约最高级的饭店吃了一餐宴席,从此销声匿迹,渺无踪影。报界把爱迪生的代理人称为“文明世界无畏的骑士”。为了寻找“谨慎的大自然藏在它最秘密堡垒里的宝贵原料”,他们甘冒风险,不畏古巴的黄热病、亚马逊河的毒箭和死亡的威胁,帮助爱迪生用电灯去照亮美国的千家万户。

    正在此时,一位刚开始经营航运业的铁路公司老板给了爱迪生第一次机会。1880年5月,一艘3200吨的钢制轮船“哥伦比亚号”离开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的码头,进行绕合恩角到加利福尼亚的首次航行。它是历史上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船只。两个月后,“哥伦比亚号”抵达旧金山,船上115盏白炽灯经过415小时的照明后仍然亮着。翌年,爱迪生在伦敦的赫尔本·维亚达克特经营了第一个城市白炽灯照明系统。两台由爱迪生设计的庞大发电机由纽约运来,为该区的2000盏电灯供电,其中包括英国中央邮政大楼的电灯。

    根据这个经验,爱迪生设计了在曼哈顿岛南部建立的美国第一个中央发电厂。爱迪生早在1878年就许诺,“电灯在经济和其他方面都完美到肯定立即就能胜过煤气灯以前,我是绝不会让它面世或供人使用的。”在1881年的巴黎博览会上,爱迪生展览了他的照明系统的模型。一位德国专家报道爱迪生的展出时说:“该系统的结构连最微小的细节都经过周密思考,其设计之完整,好像已经在许多城市进行过几十年试验一样。插座、开关、保险丝、灯座和其他所有附件一应俱全。”一个曾在英国爱迪生公司工作的21岁英国青年塞缪尔·英萨尔承担了与煤气公司竞争的任务。他帮助爱迪生取得计划珍珠街电厂所需要的资金和特许权。爱迪生和英萨尔找到一块长100英尺、宽50英尺的场地,准备修建一座能为半平方英里地区供电的电厂。

    在珍珠街一带建发电厂是很精明的选择,因为它包括华尔街金融区的大部分街区。爱迪生的电灯一旦在那里取得成功,立即就会赢得许多人的支持,而正是这些人的支持可以在下一步把电力照明推广到全国。这一地区还有许多住宅和小工厂,而电厂就位于该区的中心。爱迪生在市政官员和资助人的抗议下,决定不把电线架在空中,而是将它埋在地下,虽然这样做需要花很多钱。为了做到这一点,他研制成新的管道,规定了新的绝缘标准。这些绝缘标准后来都被列入纽约最早的有关电力的法规中。

    每当爱迪生遇到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时,他总是利用它作为发表又一个乐观声明的机会。“我不断通过报纸作出许诺,纽约的庞大中央电厂将在何时竣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我的股东们的勇气,他们当然盼望快些发财,要比通常的合理速度更快。”珍珠街工程大约耗资60万美元。爱迪生回忆说:“这是我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也是责任最重的一项工程。它是举世无双的。我们所有的装置、设施和零件都在国内设计和制造。我们的人员都没有建立中央电厂的经验。谁也不知道把巨大的电流输入纽约街道下面的导管会产生什么后果。在那些岁月里,煤气公司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他们注视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只要有一点儿微小的失误,它们就会攻击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