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谨慎花钱慷慨捐助
    谨慎花钱慷慨捐助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富人们拥有巨大财富实在是一件幸事,他们可以用财富所带来的权力进行慈善事业,让劳动大众享受好处,而这也让富人的生命变得有尊严。”卡耐基是这样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都坚信,每个人都应该将他超挂庭所需的财产拿出来同社会大众一起分享,以保证最大限度地造福他人。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在上世纪30年代,成为富豪阶层中一种时髦的游戏和身价的标志。

    进入到21世纪,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美国富人的实际资产几乎每天都在缩水。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于慈善捐助的热忱。据美国《商业周刊》的数据分析显示,从1990年至今,美国个人捐款增长将近50%,从110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640亿美元。

    新生代的富豪们与卡耐基时代的富豪相较而言,时代感更鲜明了。

    如今,他们援助的规模更加庞大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具体的领域或项目,目光更注意那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如生态环境、生存疾病,还有教育等等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像“十大慈善家”排名第二的、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葛顿·摩尔,就捐款2500万美元,以挽救北太平洋海域濒临灭绝的大马哈鱼。而“十大慈善家”排名第四的、洛杉矶亿万富翁埃里·伯德这几年也一直慷慨捐款,致力帮助改善美国城区的教育水平,培养新一代教育大师。

    他们的捐赠更加具有战略性——富豪们实际参与进慈善事业中来,务求将其多年在商战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其中。对于每一援助项目都要求有相应完整的发展战略计划,针对其根源性问题而不是表象,做到真瘴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掏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