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教练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40第141章(2/2)
    听着这话江月脑中的神筋就突突地跳了几下,皇帝再无可赏之物时便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了。江月虽不把心思放在朝廷权谋和揣摸圣心上,但毕竟身在庙堂,有些事多少还是明白一些。

    “只要陛下有心,总是能想到给臣夫妻赏些什么的。”江月面上不露,笑得一脸的狡黠,她知道皇帝就喜欢这样的她。

    果然,江月这话一出,皇帝笑了,笑得像一个充满慈爱的大兄长,看着江月的眼睛也是满是宠溺:“看来朕还真得赏你些什么了,要不然朕就可要背骂名了。”

    皇帝踱着步子,低着头想了想,猛然抬起头来,两眼冒着jīng光地对江月道:“朕有十个儿子,有七个已经成年,要不朕就赏你一个太子太傅吧?”

    “啊?万万不可!”江月连连摆手,瞧着皇帝不愉地挑起眉她咧嘴一笑,说:“臣只懂得在土里刨食,别的什么也不会,难不成要将几位皇子都教成农民?不好,不好,臣可不做那误国、误民的jiān佞。那可是要背万古骂名的!”

    “朕也没有说要将那些皇子教成种地的农民。”皇帝悠然地踱回到龙椅上坐下,一脸痛苦的样子撑着头,低声对江月说:“chūn耕起的时候,朕带老三他们去皇庄,他们五个全都把秧苗认成了韭菜!”

    说到最后一点儿的时候皇帝的声音几乎是闻不可闻了,他的脸上也飘起了一抹暗红。

    江月哑然,她只听说过把小麦当成韭菜的,还从未听说过有人把身苗认作韭菜的,这,实在是千古奇问啊!

    “做为一个执政者,什么都不懂又如何统驭天下?不懂民生疾苦,又如何懂得去爱民?朕听闻,古有一帝,听说百姓吃糠喝稀生计难以维持,他居然对臣属说:这些愚民真够愚的,既然吃糠喝稀难以续名,那就吃干的嘛!正好宫人送来御厨jīng心烹调的豆腐汤,他又说:要说稀可稀得过这豆腐汤?朕且能过,他们为何不能过?可见是一帮刁民!”皇帝说到这里悠悠一叹,脸上露出了苦涩中带着一丝不好意思来,又说:“这个故事是朕的祖母给朕讲的,朕当时还觉得那个皇帝说得很有道理。直到朕登基为帝后对这个问题也是蒙蒙懂懂,直到朕年近三十的一次任xìng出游才深刻地明白:百姓的吃糠喝稀到底是什么个样子!”说着皇帝就抬起头看向江月,很是认真地说:“朕不想让朕的儿子跟朕一样无知。”

    “陛下……,那,不是您的错!”江月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皇帝点了点头,说:“朕知道,但是,如果朕的皇儿们也与朕一样那便是朕的错了!”

    到最皇太子太傅到底还是没有落到江月的头上,但皇子师傅的头衔江月终究还是没有逃脱。让江月感觉到要命的是,皇帝居然让八个皇子住进了自己家里。

    “嗷呜……,以后咱们又得偷偷摸摸的了!”沐chūn阳大呼不痛快,心头将皇帝骂了千百万遍。

    江月翻了一个白眼,说实话,她心头也很不爽。倒不是因为办事要偷偷摸摸不痛快,关键是树大招风啊!

    “别气了,过两天我就将他们打发走!”对这些皇子江月仔细地观察过,这些皇子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的已经十一,身上已经有了一把力气,江月在领着这些皇子们回来的路上已经盘算好了,这几天她好好地熟悉一下几个人的xìng情和兴趣,等这几天她就把他们全打发出去。

    皇子,何等的尊贵,江月这官邸本就不宽敞,如今七个皇子连带亲随一下子都涌进来,这家,还真有些拥挤。

    所以,江月办事的速度也比往常要快上许多,不出五rì就将这些龙子凤孙们全都打发了出去。

    “可清静了!”沐chūn阳回来得知消息,又开始叹了起来。见江月笑他,他问江月:“你把他们都弄到哪里去了?”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江月说先让他们几个去位于皇庄的新试验田里观摹两个月,然后再给他们量体裁衣安置位置。江月的打算是让各位皇子都下“基层”,以完成皇帝的期望。

    “那些都是皇子!”沐chūn阳很清楚“下基层”是干些什么,想着高贵的皇子肩扛锄头,手把镰刀的样子沐chūn阳的嘴就直抽搐!

    江月却不以为意,说:“谁叫他们有那么英明睿智的老子呢?再说了,也不是让他们常期干,只让他们有一个体验就成了。”

    听着这话沐chūn阳这才点了点头,但心头还坚那些龙子凤孙们捏汗不已!

    过了差不多三个月,快到南方夏粮成熟的季节,龙子凤孙们的基本知识也学得差不多了,江月领着他们便下了南方,每走到一处她觉得有必要的地方就留下一个皇子,让他参与当地官府的夏收工作。

    等江月走到明州,皇子们也都打发完了,江月又顺着西南路线返回,一路查看农事回到了京城,正好逢上准备割收秋粮的时节!

    因为皇帝给了极大的权限,江月办起事来特别地顺手,在去年的基础上对几个大的粮产州府稍做了些调整,有效地扼制病虫灾害的发生,秋收后结算全年农产量的时候竟比去年提高了四分之一的产量!皇帝大为高兴,一旨诏书将给江月又安了一个户部侍郎的头衔,主管的还是桑农之事。

    又过了两年,沐chūn阳为皇帝从边关走私的马匹已经近三万,而经江月这几年的经营,年年全国农业大丰收,从四年前全国七十大仓的零库存到现在全部粮满仓!皇帝已经有足够的本钱,可以跟戎狄开战了!

    战事一打就是三年,戎狄兵强马壮,又在大康蓄存力量的这几年从大康的边境掠劫了大批的粮食,补给十足,战事刚开戎狄便兵克数关,险些深入大康的内地。到后来,戎狄兵骄将傲开始协作不力,战线拉长补给不足,大康的军队也经历了一年的血泪磨炼已经不同往rì,加上全国群情激愤共同使力,戎狄多面受敌开始败坏,又在大康的边境僵持了一年,直到任逢难率三万轻骑扫了戎狄的老巢乌城方才为这一场战争划上了句号。

    这一次与戎狄交战,意义远不止一个我方“胜”字,这三年,让整个大康的百姓从未有过的团结,使大康的军队不管是战术还是意志上也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这一仗还为大康赢得了近万里的疆土!戎狄自此分为南戎,北狄,南戎向大康俯首称臣,成了大康与北狄中间的天然屏障。

    作为执政者在敲金喜奏凯歌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封赏功臣,大家都说任逢难以六十五岁高龄率轻骑横扫戎狄王庭自然是首功,任逢难却说:“如没有沐先生从边关运回的那数万良驹,没有江先生这四年在粮农上的经营,不仅我们没有那三万jīng锐的轻骑,就以十年前的国力来看这战事也维持不到我们出动轻骑的时候。”

    任逢难还说,这一仗自己是最起了捅向戎狄心脏的那一刀,但是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将战争拉锯三年的其他兵将,首功的荣誉他不敢贪。

    皇帝深以为意,于是将这首功的荣誉竟给了江月,又加封江月为护国夫人,等同开国郡公,正二品,沐chūn阳也捞了一个“忠义县公”的封号!

    江月以一个女子身份入朝为官已成特例,赏受人关注,再经这一封赏便成了京城百姓口中的传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