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里面那间办公室,杨尚林点起支烟,问道:“是不是注册资金还差一些?”
张若晨点头说:“大概还差8万。不知道秦州有没有帮人验资的机构或者公司?”
杨尚林说:“帮人验资的公司?这个肯定没有。放款的人倒是有,但是利息太高,你就差这么点钱,找这种人不划算呐!而且我建议你最好不要跟这种人打交道。”
张若晨知道所谓放款的人,就是放高利贷的。这种人十有**与黑那个道挂钩,就算杨尚林不说,他也不想跟这种人打什么交道。
小姨跟省城的大姨、京城的二舅联系过后,两家都表示看好这个项目,愿意进行投资,出资额各为8万,与其余三家一样。这样一来,就筹到了40万,距离50万的注册资金只差10万了。
验资的手续与流程,林伟已经打问清楚,整个过程需要两周的时间。也就是说,只要将50万现金打入工商部门指定的账户存上两周,随后资金便会划到新公司的户头上,验资就算完成了。
因为这个时间不长,向亲朋好友挪借一些事后马上还掉,相对来说就容易了很多。但通过这种方式借到的钱却很有限,也就是2万左右的样子。
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还差8万。虽然凑到了绝大部分的资金,余下的缺口大家却一筹莫展了。
张若晨来找杨尚林打问有没有帮人验资的公司,也只是本着姑且一试的念头,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秦州这边私有制经济仍是以个体户为主,能搞起正规民营公司的人,还是极少数。在这种大环境下,哪会有人专门帮人验资,靠这个吃饭岂不是要饿死。
但如果能找到肯帮忙的人,从中收取点好处,张若晨觉得还是能接受的,这才是他找杨尚林真正的目的。毕竟杨师傅从个体户做起,这些年下来应该会有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即便是利息高一些的短期贷款,通过他介绍的话,就可靠得多了。
张若晨说:“杨哥,你有没有朋友愿意试着做一下这个?”
杨尚林笑了笑说:“只差8万的话,我就能借给你。光是验资这么点时间,利息什么的也不用跟我提了。”
张若晨很是意外,说:“杨哥你还真是个有钱人,我当你又是游戏室又是台球室的,铺这么大的摊子早就把钱全投里面了。”
杨尚林说:“搞这些的确花了不少钱。不过服装生意我现在不做了,手里有点余钱,暂时还没想好用来干什么。”
他摆了两年服装摊后,就转做批发,从东南沿海地区进货,再卖给秦州当地的个体户。以单件服装而论,中间流通商自然没有个体户的利润高,但二者的出货量却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最红火的时候,秦州有六成以上的服装个体户都从他手里拿货。
但随着入行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趟出了自己的路子,杨尚林的客户开始大幅减小。他也没想在这个行当一直干下去,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抽身转行。等游戏室台球室弄起来后,就完全退了出来。
原本他有开精品服装店的打算,后来觉得投资比较高,本地人的消费能力暂时又没跟上来,就没有去搞。听张若晨说开公司差钱,不由萌生了一个念头,说:“不如我把钱借给你,你去投资你们家的生意,你看怎么样?”
张若晨讶异道:“你就这么看好我?”
杨尚林说:“我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眼光。与其把钱扔在银行里发霉,不如拿出来派些用场。”
张若晨笑着说:“你这么一讲,我感觉压力有点大呀。”
杨尚林微笑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与杨尚林熟悉之后,张若晨发现以前在学校里听到的种种关于“和尚”的传说,大都非常扯淡,或许只有善拳脚讲义气这些内容是真的。其实杨师傅是一个非常讲规矩的生意人。
就拿眼下这件事来说,杨尚林不愿看到手头的资金闲置,这是标准的生意人思维。而且言明只是借给张若晨个人,纯粹是私人借贷,与公司股权全无关系,也不涉及利润分红什么的,完全是置身事外的态度。
所以张若晨没有犹豫,接受了这份资金援助。这不仅仅是一笔贷款,同时也是与一位未来亿万富豪的交情。从杨老板的发家经历以及后来的发展路线来看,他是一个有眼光并敢于冒险的人,就这样甩出八万块钱并不奇怪。
而从杨尚林的角度来说,自打第一回跟张若晨聊过,就没有将其当成一个普通高中生。后来两人又聊过生意方面的事情,他越发肯定张若晨非池中之物。如果看是投资的话,他这笔钱也不是冲着超市项目去的。
说白了,杨老板是看好张若晨这支潜力股,投资的是这个人。
……
……
东华园小区,某个被改造成书房与自习室混合体的客厅里,马尾辫和麻花辫并肩坐在电脑前,共同看着一个名为“悟空传大结局”的文档。
房间里很安静,只偶尔键盘会响一下,那是一只手指敲“page_down”键时发出的声音。
文档终于翻到了最下面,阿瑶在花果山埋下了一块石头,天空中小白龙降下一场雨,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