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战争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经济适用型”战争(4)
    第五章 “经济适用型”战争(4)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的军队一直都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与敌作战。延安时期,为解决经济问题,中国号召后方群众“节约每一个铜板为前线”。领导全党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周恩来亲自纺线,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经典一幕。这种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继承和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有充足的经济力量,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将来的更早一些,也更顺利一些,牺牲也会更小一些。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美军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击,遭到极大失败。李奇微担任“联合”指挥官,他发现了中队的“礼拜攻势”。即志愿军的作战从发起到结束,往往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经过观察,他找出了原因:志愿军战士缺乏良好的后勤保障,背囊中携带的干粮只能够吃7天左右。于是,美军采取了新的战术。即在志愿军发起攻击后就向后撤,边打边退,到了第7天以后再发起反击。由此,朝鲜战争进行胶着状态。可以想象,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线作战能力,如果能够像美军那样有大批罐头牛肉作为后勤补给,战况一定会发生转折,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一定会改写。

    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些方面所能够达到的程度,是受经济投入制约的。投入越高,则武器装备和军事科技发展的基础就越雄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投入在很长时期内处于较低的水平。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且未来还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相应地,国防投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今后国防投入还会有一定的增加。未来中国国防和军事实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战争准备能够达到什么效果,都与中国的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