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欧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九章 柏林·沉默与爆发(二)(3)
    第二十九章 柏林·沉默与爆发(二)(3)

    这是德国悲剧突飞猛进的延续。

    “中世纪的一切,个别的建筑物以及整个国家和教会大厦,都是以对血的信仰为基础,而我们今天的全部设施都建筑在对金钱、对现实的信仰之上。

    “德国现在行动起来了,绝非出于轻浮的快乐,而是遵照必然性的法律……虔敬信教、平静无事的德国!它痛惜地向留在身后的过去时代看了一眼,再一次深情地向那个古老的时代弯下腰去,与它吻别。”

    《叔本华与尼采》

    【德】西美尔(1858—1918)朱雁冰 译

    西美尔是德国近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货币、时尚、道德的社会学研究使其成为对现代社会洞悉最透彻的社会学家之一。

    这本书是西美尔1902—1903年在柏林维多利亚女子中学所作的一系列报告的讲稿。很惊讶柏林当时的女子中学会开设这样深层次的讲座,但庆幸的是有这样的讲座,让西美尔付出了持之不懈的努力,将叔本华与尼采的思想以尽可能明白的方式呈现到我们眼前。

    叔本华和尼采的相似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对悲剧和瓦格纳的热情也是一脉相承的。然而他们不同的是,尼采相信一种人的进化,并把意义寄托于其中。而叔本华并不以此为信念。西美尔更欣赏的是叔本华,叔本华的“否定性”是跳出了历史局限的更深的观照。

    “对一个终极生活目的的需求并未丧失。叔本华的哲学是对现代人的这种状态之绝对的、哲学的表达。他哲学的中心是,世界和我们自身固有的形而上本质在我们的意志中得到它全面的和唯一决定性的表达。对叔本华而言,生命由于其本身的意志,最终注定陷于无价值和无意义的境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