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的英雄。他是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浪漫主义的第一位大师。贝多芬曾在1787年来到维也纳,求学于莫扎特,但因母亲突然去世,返回波恩,照顾家人。1792年,当海顿从伦敦回来,曾绕道波恩,在大公的宫廷里见到了贝多芬,同意收他为徒。此时贝多芬的庇护者说出惊世的预言:“到维也纳去。你将从海顿手中接过莫扎特的灵魂。”
1791年,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个人最近的时刻,也是他们唯一都不在维也纳的时刻。仿佛乐章中的一个气口,乐句与乐句之间留下叹息的空白。
贝多芬是音乐的英雄。刚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并不受人欢迎。很多人传言说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但真正的对决又让他们受不了。他们说他弹奏太大声、太不文雅。贝多芬从不是宫廷里文质彬彬的宠儿,他是倔强又自我的人,在他人看来,举止未免粗俗。他一直在创作,从几首钢琴协奏曲,到两首广受好评而中规中矩的交响乐。他在这期间发现自己的耳朵失聪,在痛苦的遮掩中更为痛苦地坚持创作。那段时期,没有人能想到他的困窘,但从他的书信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与自己斗争的绝望的灵魂,独自承担一切命运。1803年,他曾想将自己的第三交响曲提献给共和国的英雄拿破仑,因为拿破仑承担着对和平和某种共和理想的承诺,但拿破仑称帝,让他非常失望,于是愤怒地撕去献词,只留下题目。其实他自己才是英雄,那交响曲原本就应该是他的。属于他,并赋予他。
贝多芬开启音乐的个人表达时代。莫扎特将形式的完美做到极致,贝多芬将古典音乐和交响乐又带往另一个全新的天国。他用音乐表达情感。他的孤独,他的愤怒,他的绝望,他的不妥协的斗争,全都在他的音乐中。力量、压抑与飞升,转化为主题之间的对抗与解决,在大调与小调之间,在大黑暗与大光明之间给音乐无穷张力。
贝多芬的音乐是辉煌与力量的音乐,是内心挣扎的音乐。1802年,他在海里根施塔特写下遗嘱,承认自己受耳聋困扰已经长达六年,他想过死亡,只有艺术成为他唯一的阻力。他的交响曲都在这死的决心之后,每一部都是命运。在金色与黑色交缠斗争的旋律画面中,深渊被欢乐战胜。
今天我们能够去海里根施塔特贝多芬的故居凭吊,这是他写下海里根施塔特遗嘱的地方。故居在郊外,很美,不大的小院子,二层小楼,漂亮的树。在宁静的乡间阳光中,你能看到叶子闪烁,感觉不到任何战斗的悲痛。遗嘱就放在柜子里,摆得平静,让人看得惊心动魄。贝多芬最终没有和任何人提起他的痛苦,直到他耳朵彻底全聋的那一天。他一个人承受痛苦。将所有战斗锁在心里。最终的悲痛都被音乐家带进另一个世界,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灿烂。当我们听到他时隔12年、完全耳聋之后写下的波澜壮阔的第九交响曲,只有理解痛苦,才懂得它为何叫《欢乐颂》。
在维也纳,贝多芬葬在音乐家之墓。这是维也纳西郊的一片宽广的墓园,维也纳最骄傲的音乐家都葬在这里。海顿、贝多芬、舒伯特之墓和莫扎特的衣冠冢,古典主义大师在这里永远地安眠在一起。墓园绿草如茵,墓碑简洁漂亮,花朵常新,如同音乐中和谐典雅的古典和弦。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