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余音)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附录(4)(2/2)

    我的切身感受是,此书详述的十大海难,尽管原因不同、伤亡不等、影响不一,共同之处,每一次海难都让成束的鲜花一样的生命瞬间凋零,每一次海难都给罹难者的家庭造成无法愈合的精神创伤,每一次海难都能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而对于我而言,写作一次大海难的过程,就像是心灵的伤口从割开到结痂的过程;再写作另外一次大海难,就仿佛重新撕裂刚刚结痂的伤口……十个反复,痛苦不堪。这是在过去的著述中从来没有过的心理体验。

    我为什么硬着头皮往下写呢?最主要的动力,还是我相信吃一堑,才能长一智。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海难了解得多了,就会化间接经验为直接智慧,唤醒责任心,提高警惕性,增强抵抗力,一旦遭遇海难,就能沉着镇定,排除万难,化险为夷。

    海难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书是一本“血泪史”。通过研究、思考,我也发现,不管海难有多大有多险有多惨,潜艇、核潜艇是个例外,民用船只制造的海难,几乎没有“全军覆没”的现象。也就是说,遭遇海难之后,总是有不少人大难不死,得以生还。除了一些人运气好,多数人都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了求生技巧。所以,我认为在读者朋友读完拙作,对于海难及其海难中折射出的人性光辉有所了解之余,还应该顺便了解一些海上求生方法。谁也不愿意遭遇海难。显贵者如冯玉祥(曾任中华民国国民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陆军一级上将等。1948年9月1日,因乘坐的前苏联胜利号客轮在黑海发生火灾罹难),富裕者如约翰 雅各布 阿斯德(美国亿万富翁,其个人足可以购买11艘泰坦尼克号),坚固者如泰坦尼克号、科斯塔 康科迪亚号等等,也都未能躲避船沉人亡的命运。作为一般人,谁又敢打保票一辈子乘船、坐飞机不遭遇风险呢?有备才能无患啊!

    在我的藏书中,就有一本《生存之道》,属于《飞行人员知识丛书》中的一本,由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陆惠良编写,1983年6月,由空军司令部内部出版,专供飞行员阅读。这本书还是我当飞行员时的读物,跟着我走南闯北,三十春秋。现在,正好派上了用途。我将该书有关内容摘要选出,介绍给读者朋友,希望在关键时刻,能够给意外遇险者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和参考。

    世界海洋的总面积为三亿六千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我国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沿海岛屿的海岸未算在内,我国领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总面积为四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

    在汹涌澎湃的海洋上,对降落在海上的飞行员来说,首先要防止淹溺。在寒冷水域,防止冷水浸泡则是当务之急;在暖和的水域,需要防鲨鱼袭击。如果在救生船或海岛上等待营救的时间较长,还需要解决水和食物的问题。

    第一节 水上漂浮方法

    人突然落入海中,如果肺内大量灌进海水可使人很快窒息。另外,海水因盐度较高,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渗入肺内,造成肺水肿;在江湖中,因吸入大量淡水使血液很快稀释几倍,可使心脏发生心室纤颤。肺水肿和心室纤颤都是危及生命的症状。由于人脑十分娇气,经受不起稍长时间的缺氧。如果淹溺时间稍久,抢救就很难成功。淹溺后3分钟,抢救成功率为75%;4分钟,为50%;5分钟,为25%;10分钟以上,一般就很难复苏。

    漂浮的方法有四种。一是游泳,二是防淹术,三是使用救生背心,四是坐在救生船上。毫无疑问,坐在救生船上漂浮是最为理想的,既可以避免在冷水中浸泡,又能较好地休息。此外,救生船在海面上目标相对来说较大,便于空中寻找。救生船上还可以进行各种通讯联络。但救生船万一丢失或损坏,也可能用前三种办法漂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