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的玄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章 二元权力困局——郅都折翼(13)
    第二章 二元权力困局——郅都折翼(13)

    本朝立国后又将传统制度予以恢复,所以本文对每一位皇帝的称呼,在其生前其实并不存在,他们在位之时只拥有皇帝这两个字作为称号,这样的人物活着的在整个帝国仅有一人,所以并不会引起指代上的歧义。

    景帝的完整谥号是“孝景皇帝”。“孝”字可以不必考虑,惠帝以来的每一位皇帝都会获得这个评价,若要考虑到景帝违背母亲窦太后的心愿,坚持立子不立弟的做法,他或许还不能获得这个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中对“景”字的解释有三种,“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班固更是在《汉书》中将文帝、景帝与周朝著名的贤德君主成王、康王相提并论。如此看来景帝所获得的评价实在很高,不过庙号能从另外一个侧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本朝皇帝模仿秦始皇的做法,在生前即为自己建庙,以供死后由后世子孙祭祀。每一位皇帝都为自己建庙,死后再由后世儿孙确定应为亲庙,还是应为宗庙。儒家经典《礼记》记载“天子七庙”的制度,即每一位皇帝主要向七位前代皇帝的宗庙祭祀。具体而言,就是现任皇帝向上追溯自己的祖先——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共四座亲庙,再加祖庙、宗庙三座总共七座。除此之外,其他前代皇帝之庙就不再享受单独祭祀的待遇,庙内神主牌位移至祖庙内获得顺带的祭祀(转移神主称为毁庙){16}。

    确定祖庙、宗庙的原则众说纷纭,通行的说法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开基立国之君乃是一朝功业最大之人,自然是“祖”。后代君主已经无法立功惟有立德,德行(实际多数依然是其事功)可观者可以被确定为宗庙。本朝以为“德莫盛于文帝”,故而称文帝之庙为太宗。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前所建之庙若能在死后被后世子孙确定为宗庙,即是对皇帝功业极高的评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