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的玄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3)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3)

    景帝多半已经没有心思去思考另外四分之三命题的真伪,既然削藩是晁错力主执行的,平叛自然也应以他为谋主。随后的一系列因应之道足以叫后人明白,晁错对削藩全无统筹规划与全局考虑,事前即已断言削藩必会招致反叛,却不见他督促景帝提前做出针对吴、楚的兵力集结,或者是他心存侥幸,或者是他心智不足,否则实在无法解释。

    景帝为削藩而彻底倒向晁错,被冷落的满朝公卿列侯冷眼旁观,看这对一意孤行的君臣如何收场。景帝求教于老师,事已至此晁错自然主张用兵,但是“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建议“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县,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僮(县,在今安徽泗县东北)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

    为政者当兼用文武之道,或者说平叛策略应该综合考虑安抚、武力两项举措,是否可以安抚以及如何安抚、是否可以武力解决以及如何解决,都应拟定翔实的计划,并预备计划受挫后又需采取何种措施补救,最后大体要给景帝说明这些措施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可是晁错却根本给不出通盘的建议,这条仅有的建议甚至都算不上一个有意义的办法。

    且不说大敌当前晁错尚且过度沉迷在权谋之中实在叫人讨厌,就事论事,其建议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景帝御驾亲征而晁错镇守后方,这样的分工显然置景帝于险境,可晁错自己却性命无虞。如果景帝平叛成功,晁错作为提出削藩的主谋自然是首功;如果景帝战败被杀或者被逼退位,晁错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选择逃亡,甚至他可以反戈一击投降叛乱一方。总之,这样的安排怎么看,晁错也万无一失,而景帝却险象环生。也许晁错想到的分工是,当年高帝往往亲自率军出征,而用萧何留守后方,可是时代和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哪里能够简单类比照搬?

    晁错这一建议甚至前后矛盾,“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将叛军没有攻下的城池拱手相送,原因何在?意图何向?都不得而知。若是战略退却,不见有退却后如何进军收复的规划,若是以城池土地贿赂吴国请求罢兵,那又何苦当初削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