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阳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5)(2/2)
    老子之所以叫它“道”也不过是为了描述方便,差强人意地给人取了个名字,总不能满篇都是“那啥怎么怎么样”吧?

    这就有个问题了,到底什么才是究极的奥义,至高的法则,世界的本源?

    儒家认为是天。

    虽然孔子不喜欢谈天,但由于他经常在生活中碰壁,常年失业,政治主张得不到采纳,乃至于惶惶如丧家之犬。因此,他会偶尔用天命论来安慰一下自己,糊弄糊弄底下那帮弟子,免得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孔子的看法是,尽人事而听天命。凡事不问能不能成,但问该不该做,如果该做,就身体力行不求结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墨家则不,墨子否定天命,崇拜鬼神。做了就一定要成功,不要给我讲什么听天由命随遇而安,成不了我就去请鬼神帮忙。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铁人精神——有条件得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成。

    老子摇了摇头:“俩有为青年不要那么激动嘛,无为是王道,保身最重要。”

    于是老子开始重新定义“天”,平心而论,从这开始,我的头就大了。

    先秦的这帮思想家重实用理性,轻哲学思辨。公孙龙也只有一个,白马非马的逻辑推理游戏只有墨子偶尔陪他玩玩,因此很多名词概念混淆不清,比如“天”,不同的人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我反复对比研究,归纳出三点:

    a,主宰命运的天。即夏商周以来的天命论,天是具有人格意义的神。由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渐渐失去了市场,孔子虽偶有提及,但也只是对自己哲学体系的一点补充,墨子则明确地反对。

    b,自然运行的天。即时间。中国古代以天指时间,以地指空间,时间就是自然的运行和变化,比如“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就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反言之,用“地利不如人和”来强调人的作用)。持此意见的主要是老庄和荀子。

    c,义理之天。宇宙的最高原理,与人性和伦理道德相通的准则。持此意见的主要是孟子和后来的宋明理学家。

    老子把儒家a版本的天降到b版本的天,就是告诉大家,道才是至高无上的原理,道是爸爸,天是儿子。

    道有密不可分的三要素,真理、存在、规律。前两者好理解,至于规律,是说道蕴含着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转化的过程,此过程生生不息,周行不殆(有—无,阴—阳)。

    又因万物依道而生,道是物之所共由,德是物之所自得。道是蓄水池,人人拿一杯子从中接水,喝下去成为自己的本性就是德。

    因此,万物也就有了道的特性,有了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对立转化过程。

    这个观点是很超前的,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计算机二进制也得用“1”和“0”来表示,狄拉克发现正电子说不定就受了老子哲学的启发,宇宙中有正物质和反物质的对应,即使是同性恋也还要分个零和一。

    不过很显然老子没有站在这种对立转化的中间,他坚定不移地站在了阴的那一端,无的那一端,即使是拥有专利权的道,他也是先肯定了它的无为,而后才表示了可以无不为。

    老子的“贵柔”“守雌”让务实的中国人没能从他的辩证法里获得什么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汲取的仍然是一些生活的智慧。(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