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部门将案犯逐一提审一遍,经过几轮的严刑审问,曾静把事情一点不漏地全盘交代了。
案子很容易就破了,此案自然牵连到吕留良,吕留良此时已经过世,于是,雍正下令,将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开棺戮尸。吕留良的第九子和学生被斩立决。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真正的首犯曾静却没有被处死。按理说,他应该第一个被千刀万剐,但他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是雍正下令,暂不处决曾静,要将他押解回京,再做处理。
这期间,雍正下令朝廷官员并各省总督、巡抚、道府守令、各地学官依次议论曾静的应得之罪。清廷官员于是纷纷表态,认为曾静罪大恶极,法不可赦。曾静到了京师,朝中的大臣们献上多种处决曾静的方式,但雍正都没有予以采纳。因为这时的雍正并不想让曾静死,要除掉这个头脑发热的无能愤青,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样容易。雍正心里另有主意,他要亲自会会曾静。
其实,文字狱案在雍正朝,已不是第一次发生。雍正即位后不久,翰林徐骏上书奏事,不小心把“陛下”的“陛”字写成了“狴”,雍正见此奏章,认为这是“辱骂皇帝”,立即诏令将徐骏革职。之后,在徐骏诗集中查到“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两句诗,雍正牵强附会,认为“清风”影射朝廷,“清风不识字”无疑是诬蔑皇帝不识字。于是又下一道圣旨,将徐骏处以死刑。江西考官查嗣庭,某一年身为考官出试题“维民所止”。试题一出,即有人密告雍正,说查嗣庭试题有影射陛下断头之意。雍正不解,经人解释,“维”字是去了头的“雍”字,“止”字是去了头的“正”字。“雍正”是胤禛的年号,去了头成“维止”,岂不意味陛下断头之意吗?雍正听信谗言,龙颜大怒,立即下旨把查嗣庭拿解进京,下狱问罪。
因此,对曾静这桩文字狱案,雍正自有主张。而此时的曾静,非常害怕,痛哭流涕,发誓要痛改前非。雍正则饶有兴致地和曾静展开辩论,对吕留良的言论作了全面批驳,对曾静指责他弑父逼母夺嫡自立之事,逐条进行反驳。曾静自然不可能与雍正辩驳。雍正彻底反驳曾静历数自己的“十条罪状”,每反驳一条,就有人记录一条,最后汇编成一本类似于访谈录的书。雍正给这本书取名为《大义觉迷录》。
曾静这时候倒挺机灵,他得知了这一点,立马写了一本《归仁录》,对雍正的仁德大肆吹捧和赞颂,与他历数雍正的“十大罪”形成鲜明的对比。曾静是一个好写手,当权者需要什么稿子,他就写什么稿子。原来,愤青也有一颗柔弱温顺的心。
雍正拜读了曾静的新作《归仁录》后,心中大喜。他把《归仁录》的内容装进了《大义觉迷录》,怎么装的呢?就是把自己辩驳“十大罪”的话,用曾静之口回答出来。这样,一本翔实、丰厚、拥护清朝统治的全新《大义觉迷录》就面市了。
雍正决心将此书打造成一本畅销书。怎么畅销?一是走官方配送路线,下令全国学校的教官督促士子阅读,把阅读此书当成一次政治任务来完成,玩忽职守者一律治罪;二是做广告宣传,嚷嚷得全天下都知道,雍正命曾静到江宁、苏州、杭州等地宣传此书的内容。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