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这四张脸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刺马奇案:刺客握刀,谁握刺客?(4)
    第五章 刺马奇案:刺客握刀,谁握刺客?(4)

    在审案过程中,郑敦谨也不对张文祥动刑,来来回回就问一个问题。补道孙衣言愤怒地提出,如果不对张文祥动大刑,他是不会招供的。

    郑敦谨急忙说,使不得,万一不小心打死了,怎么向朝廷交代?

    在这种“大家都不知道怎么交代”的情况下,马新贻被刺一案就此了结。

    郑敦谨和曾国藩联袂上书朝廷——此次审理与魁、张二人的审理结果相同,维持原判。在上书中,郑敦谨特别加上了一条:处决张文祥的刑罚要格外严酷,除凌迟之外,还应当摘其心以祭奠马新贻的亡灵。

    这一份奏结,在呈送朝廷之前,补道孙衣言、袁保庆拒绝签字。他们认为,此案并不算了结。而曾国藩笑着说,不签就不签吧。

    事实上,朝廷方面根本就不知道,在新的审理小组中有孙衣言、袁保庆这两位候补道。

    1871年3月19日,郑敦谨将奏结呈送朝廷。同时,将张文祥的口供抄录分送军机处、刑部存案。这次审理的结果成为既定的事实,朝廷方面只好接受这一事实。

    1871年3月26日,朝廷下达谕旨,肯定了郑敦谨和曾国藩的奏结。并下令,4月4日将案犯张文祥凌迟处死,并摘心致祭。由曾国藩监斩。

    4月5日,就在张文祥被处决的第二天,未等圣旨下达,郑敦谨便愤然离开江宁,打发了一个郎中代他回京交旨,声称自己有病不能回京。钦差大臣不回京交旨,按清制是要治罪的。曾国藩觉得有点对不住这个湖南同乡,借巡视地方为名,到清江去看望郑敦谨,百般安慰,劝其回京赴任。而后,朝廷下谕旨,命郑敦谨回京。郑敦谨再次以有病为托词,请求开缺,并终生不再为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