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征服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五节 地主武装叛乱(1)
    第十五节 地主武装叛乱(1)

    自从蒙古“兵入中原,金徙都汴,河朔盗起,郡县守宰委印绶去,民莫能相保”,这是当时北方地主阶级所面临的基本形势。在开始阶段,蒙古军长驱直入,横扫中原,来如疾风,去如闪电,所过残破,“衣冠世族,强者戮,弱者俘”,使北方地主的身家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但在几次南下侵金的战争中,蒙军一向采取的是秋来春去、以杀掠为主的政策,攻城不守,旋得旋失,这又为地主武装的割据提供了机会。后来,“金驾而南,委河朔去,州又自顾不暇,河北、山东不少郡县望风而遁,州县官往往逃奔河南”,金朝的州县机构日趋瓦解,北方的地主阶级普遍产生了一种失落感,“河北诸路,以都城既失,军户尽迁,将谓国家举而弃之。”同时,“群盗蜂起河朔”,农民起义的烽火在山东、河北等地遍地燃烧。

    1219年正月,金宣宗召集百官商议对形势变化的对策。翰林学士承旨徒单镐等人道:“制兵有三策,一是战,二是和,三是守。现在要战,兵力不足;要和,敌人不准,只有守。河朔州郡残破,不能一律都守。应将愿意迁徙的人迁到河南、陕西。不愿迁的,许自推首领,保聚险阻。”刑部侍郎奥屯胡撒合等人道:“河北诸部,推选有才干为众所信服的人,率领民众迁徙到河南或晋安、河中,授以旷土,尽力耕种,并教之作战,以渐图恢复。”宣徽使移剌光祖等道:“太原虽暂失,还可以收复。应当招募当地土人(大地主)有威望的,给以一方之权。能收复一道,就做本道总管;能守州郡,就做本地长官。使他们各保一方,令百姓复业。”宣宗和朝臣都赞助移剌光祖的建策,招纳各地地主武装去收复或保聚河北州郡。

    河北一带,势力最大的地主武装是占据真定的威州人武仙。早在1214年,蒙古军侵掠河北时,武仙的地主武装即聚保威州西山。宣宗诏授武仙权威州刺史。1217年,真定石海叛金。武仙领兵斩石海,据真定。宣宗又授武仙权知真定府事。易州定兴的地主武装张柔,为苗道润委为定兴令。1218年,苗道润谋复中都,被贾瑀杀死。张柔在易州军市川誓师,声言为苗道润复仇。金朝又加授张柔为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蒙古出紫荆关,张柔迎战于狼牙岭,兵败,投降蒙古。蒙古仍命张柔任旧职,领兵攻金。张柔攻下雄、易、安、保诸州。在孔山击败贾瑀,杀贾瑀祭苗道润。贾瑀部众都归张柔。张柔军据满城。武仙领兵来攻,被张柔击败,张柔进而攻下完州。1219年,进围中山府。武仙再派兵来攻,又败走。

    1219年秋,木华黎统率的蒙古军再次攻掠山西。8月,攻下武州,金军事判官郭秀战死。9月,蒙古军攻掠东胜州。金东胜州节度使伯德窊哥招募义军坚守。城中粮尽,伯德窊哥率众突围,走保长宁寨,又被围,窊哥战死。宣宗派行省胥鼎领兵赴河中,又采纳蒙古纲的建策,对各地抗蒙义军,置都统、副都统。11月,地主武装张开、郭文振合兵收复太原。

    1220年初,金朝的宰臣因移剌光祖和石抹穆之议,再议对各地的地主武装封公设府之事。御史中丞完颜伯嘉说:“宋人以虚名招致李全,遂有山东实地。只要能统众守土,虽封三公,又有什么可惜?”宣宗道:“他日事定,公府不是太多了么?”完颜伯嘉说:“如能事定,以三公就节镇(节度使),有何不可?”2月,宣宗采朝臣的建策,对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势力较大的地主武装首领王福等九人,封为九公,分别统辖山东、河北和山西地区。

    王福——河北地主武装首领,曾领兵收复沧州,1219年9月,宣宗任王福为沧州经略使,又升为权元帅右都监,统领地区与益都、棣州张聚接境。1220年,封为沧海公。管领地区包括清州、沧州、观州、盐山、无棣、乐陵、东光、宁津、吴桥、将陵、阜城、蓨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