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死抉择(1)
成吉思汗通过一系列战争,扫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出兵攻打金国了。这对成吉思汗乃至整个蒙古,都可以说是一次生死抉择!
公元13世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世纪,也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纪,是分裂了四百余年的中国完成第四次统一的世纪,也是中国打破闭塞状态、真正走上世界历史舞台的世纪。成吉思汗南下伐金是这个世纪初期令人瞩目的一件大事。这既是一场弱小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复仇战争,又是草原民族对农业民族进行经济掳掠的掠夺战争,同时又是争夺中国最高统治权的征服战争和统一战争。它是当时的社会、阶级、民族矛盾发展的结果,并非少数战争狂人随心所欲的举动!
而战胜金国又谈何容易,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原是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当其初起时,以很少的兵力,迅速推翻了辽朝。南下侵宋时也只有六万军队,但却打败了北宋的数十万大军,长驱直下,攻克了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宋室被迫南渡,两国划淮为界。经过上百年的经营,金朝的兵力已增加到上百万人,全国人口在金世宗完颜雍(1161—1189年)时已增加到四千零七十万五千人,而蒙古的人口不过一百多万,兵力也只有十万左右。这就是说,金的人口比蒙古多四十倍,兵力也在蒙古的十倍以上。当时金国的俘虏就曾对蒙古人道:“我国如海,汝国如一掬沙,岂能动摇!”
虽然在兵力和人口上金国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是蒙古侵金时,金国正面临一种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局面。当时金朝内外共有五大矛盾:一是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二是契丹、汉族地主阶级与女真统治者的矛盾,三是各个被压迫民族与女真贵族的矛盾,四是金与西夏、南宋的矛盾,五是蒙古政权与金的矛盾。金章宗晚年诛戮宗室,自残手足,“不治戎备,俗日侈肆”,确定“柔弱鲜智能”的卫王永济为皇位继承人,组成了一个软弱无能的中央政府,造成了一种“亡可立待”的客观局面。因此成吉思汗才敢决策南征,才敢于以小小的蒙古、十余万兵力来对付金朝这个庞然大物。在成吉思汗征金的过程中,其他几大矛盾几乎同时激化,从而为蒙古的胜利、金朝的失败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在战略上,成吉思汗藐视敌人,树立了必胜的信心,但对于实际战斗却并不掉以轻心,而是十分重视。蒙古的十来万军队几乎全部出动,九十五个千户只留两千人驻守内地、出哨边防,四个儿子、几个弟弟、其他所有将领都随军参战。正如《史集》所说:“当成吉思汗要发兵出征乞台国(金国)时,他(生怕)溃散的部落会重新联合起来举行叛乱,便首先派出了弘吉剌部人‘脱忽察儿’率领两千人到(河的)下游去担任巡哨”,“并守护(他的)斡耳朵”。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