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风云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章 扬帆西向(6)
    第二章 扬帆西向(6)

    “父皇、父皇!”不知沉思了多久,高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永乐一愣,随即从遐想中回过神来。吸了口气,永乐开口问道:“过多长时间了?”

    “已经小半个时辰了!”高煦小心应答,同时双脚不自觉地抖了几下。方才永乐呆坐枯想,高煦在他面前是既不敢动又不敢吱声,直站得两腿发麻。

    “哦!”永乐吱唔一声,随即活动了下身子,又起身走到窗边,向外凝视许久,方回头郑重道,“尔这法子不错,便让三保把舟师兼领了吧!”

    “父皇圣明!”高煦一听,立刻喜上眉梢,赶紧躬身做答。

    第二日,永乐便颁下圣旨,以内官监太监郑和为总兵正使,率船出使西洋。既以内官充任总兵,那手下属将也不可能再用位居公侯的靖难名将。一番权衡后,永乐以御马监太监王景弘为副总兵;司设监少监张谦等为参将,与郑和一道出使。王景弘他们都是燕藩老人,本已都被授以副使之职,既然郑和兼任总兵,他们便也都跟着领了军职。

    永乐诏旨一下,郑和等一干内官欢天喜地自不必说,燕藩旧将免了海上波涛之苦,也都个个暗自庆幸。文官们虽有腹诽,但眼见皇上态度坚决,也大都闭上了嘴巴。只有解缙不识时务地上疏反对,但却孤掌难鸣。

    而在这场出使西洋的朝堂纷争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汉王朱高煦了。将水师交给郑和,首先燕藩旧将们长舒了口气,进而对汉王为自己解忧心怀感激;至于内官方面,以前高煦在燕藩时对待内官的态度很是一般,但此番举措,大大拉近了内官与他之间的距离。除了王景弘是太子心腹,郑和一向谨慎外,其他获得任命的内官,诸如张谦等看汉王的神色都含着几分感激之情,这为高煦将来在宫中扩展势力打下了良好基础。而最为关键的是,高煦在永乐心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不仅是因为他成功地完成了永乐的托付,推荐郑和为总兵;更是因为之前他在开拓进取上头表现出来的坚决赞同的态度,让永乐欣喜惊叹之余,更生出父子同心之感。“不料煦儿竟有如此长进。”当这十个字从父皇口中说出时,高煦喜得差点笑出声来。

    然而,就在众人都欢天喜地之际,谁也没有察觉到:授予郑和总兵之职,这个目前看似十分合理的决断,却不经意间开了一个极其败坏的先例——明宫内官从此摆脱了“不得干政”的祖制,开始参与朝廷的重大国事。尽管永乐对郑和的权力有所限制,但蚁穴既成,长堤的毁塌就不是永乐的一道诏书可以阻止得了的了。就是永乐本人,后来也逐渐放松了对内官的戒备。从此以后,历代明帝对内官的宠信是有增无减,至两百年后天启朝,宦官专权达到顶峰,并最终成为明亡一大主因。当然,到那一天时,作为始作俑者的永乐、高煦,乃至那个隐藏在暗中的史复,都早已作古了。

    七

    大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这一日,太仓州上空万里无云。天还没亮,太仓阖城士民便倾巢而出,直奔海边的刘家港。今天,朝廷出使西洋的船队将在此扬帆起锚。太仓人千百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场面,岂有不瞧的道理?可是,尽管早有耳闻,但当士民们登上港口周围的小丘,目睹到这支古今第一船队的真容时,仍不免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船队啊!港口内,林林总总停泊着二百余艘海船,它们大小不一、样式各异,所有舰船的桅杆上,都挂满了色彩鲜艳的旌旗。船上,身披崭新甲胄的军士、还有衣着光鲜的官员们都在甲板上列队站立,个个精神抖擞,气宇轩昂。一阵海风吹过,无数旗帜迎风飘扬,显得威武无比。

    “这些都是什么船啊?”小丘上,百姓们瞧得稀奇,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

    “这你都不知道?往下瞅,离岸最近的这几十艘是粮船和水船。”

    “再远些的那是马船。是运载马儿和撞辎重用的。”

    “胡说,马船又叫马快船,是两军交锋时用来冲锋的。你往远处看,最外面几艘都比其他的船要窄,那才是马船。”

    “那两边上的呢?就是列成直队的那两支?”

    “那当然是战船喽,你没见那船上都装着炮么?”

    “那是战船?真大啊,从没见过这么大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