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风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后记(2/2)
    接下来,我们再对《明史记事本末》中之记载做一剖析。《本末》中之内容,可称的上是这诸多记载中最似权威者(之所以如此认定,一是此记述最详细、流传最广;二是后世诸多版本,大都与其大同小异;三是因其前半部分与《明史》中的记载几无二致,只是《明史》中未提“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 ’孝孺曰:‘便十族奈何! ’”之语,亦未记载成祖有诛方孝孺十族。《明史》为官修正史,史学地位较普通史料为高,既然《本末》中部分记载与其近似,那我们在做考证时亦相应加以重视)可《本末》中除了“朕”这个错误称谓外,还提到了一个名词“殿陛”,这也就是说,朱棣是在紫禁城内命方孝孺拟诏。若此记录为真,那我们就必须分析一下,永乐究竟是在哪一天命拟登极诏书的呢?

    我们查阅《明太宗实录》可知:燕军于六月十三日破城进京。当晚,朱棣宿城外龙江军营。六月十四日,诸王和文武群臣劝进;六月十五日,诸将继续劝进;六月十六,诸王和群臣再劝进两次,而劝进的地点均为龙江。直到六月十七,朱棣祭孝陵后,在返回龙江途中,才在诸臣的“强迫”下,到奉天殿登基。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明太宗实录》中关于六月十三到六月十五日的记载为实。原因很简单:每个华夏皇帝登基之前都要有劝进这道程序。朱棣得位不正,之前又一直打着“周公辅成王“的旗号,因此更需要借此来证明自己登基乃情非得已。而他纵然再厚颜,也不可能一边自诩要做周公,一边先跑进紫禁城里住下,等下属前来劝进。故六月十四与六月十五两日,他肯定待在龙江营中,而无可能在紫禁城里命人草拟登极诏,方孝孺自然也就无可能在此期间 “悲恸彻殿陛”。至于六月十三日晚,朱棣是有可能进入紫禁城,不过当时刚刚破城,百事芜杂不说,群臣的劝进亦尚未开始,他自无可能急不可耐地于此时命人拟诏。所以,可以排除六月十三日到十五日草拟登极诏的可能。

    其次,我们再来看六月十七。这一天是登基日,之前我们已经说过,登极诏必须精心准备,不可能于登基日仓促起拟。但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一直坚决不答应登基,直到这一日,朱棣谒孝陵后,受群臣“胁迫”,不得已答应登基。仅从此处推断,登极诏倒是有可能于登基后仓促起草。但实际上,我们翻阅《明史 杨荣列传》,里间有“成祖初进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遂趣驾谒陵”的话语。杨荣是建文旧臣,但金川门之变后立即归附了朱棣,且后来杨荣终永乐一朝圣眷极隆。这样的人物,岂敢在朱棣还没有答应登基,依旧打着“周公辅成王”旗号的情况下,就冒然说出‘即位’这种犯忌讳的话语?如果他真在这种至关重要的场合失言,他又岂会在永乐朝仕途畅通?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朱棣在永乐十七日以前,便已答应登基。

    需要指明的是,《杨荣列传》里的“成祖初进京”,应是指六月十七日正式进京即位。虽然理论上十七日之前朱棣也有可能进城,但那时朱棣依然在自称要“周公辅成王”。杨荣要在那一日就说“先即位乎”这种话,肯定会被朱棣杀了。而且《明太宗实录》也记载,朱棣是在六月十七日谒孝陵。

    分析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明太宗实录》中六月十七日的记载是半真半假,谒孝陵是真,但被群臣逼迫登基则是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明太宗实录》为明朝官修国史,需美化朱棣,故才捏造出他“受群臣胁迫”,不得不“勉为其难”答应登基之事。

    既然朱棣在六月十七日受群臣“胁迫”仓促登基一事为虚构,而他在登基当日才命拟登极诏的可能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现在,我们已经排除了六月十三、十四、十五、十七,那登极诏的起拟时间就只有六月十六了。由此推知,草拟登极诏的时间,就是在朱棣答应登基之后,进宫正式即位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其中最有可能就是六月十六日当晚!而在这段时间内,朱棣住在龙江大营(如果这天就进宫了,杨荣又如何在第二天“迎谒马首”呢?)。所以,在朱棣命拟诏书时,方孝孺或许可以“悲恸彻军营”,但绝无可能“悲恸彻殿陛”!

    限于篇幅,笔者不可能将每段史料拿出,逐一驳斥。但窥一般而见全豹,连流传最广、最似权威之《本末》记载都能轻易被证明为伪,这诛十族之真伪便很成问题。故笔者以为,朱棣的确诛杀方孝孺,并对其家人大肆株连,但这不过是古代帝王剪除异己的惯常手段罢了,虽则惨烈,但在当时并不出格。所谓“诛十族”,应是无中生有。】

    (第二卷 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