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世界史密码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章 帝国争霸:两次世界大战之谜(3)
    第八章 帝国争霸:两次世界大战之谜(3)

    经过一系列的恶战,沙俄军队战败向北撤退。这时俄国因国内爆发革命,无心再战;日本由于战争消耗,已筋疲力尽,也急欲结束战争。于是,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根据条约,俄国将过去所霸占中国的库页岛南半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割让给日本,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俄国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条约签订后,日、俄两国立刻逼迫清朝政府承认。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除了接受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的所有规定外,还额外给日本以某些权益。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满洲驻军的能力,令俄国于此的拓展受阻挠。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能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至极的清政府竟同意宣布“局外中立” ,划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区”,并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以严防”,“切实弹压”。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中国人民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可是战争结束时,战败国沙皇俄国“不割寸土,不赔一个卢布”(尼古拉二世语),却要中国人民去接受战胜者的宰割。

    卑鄙 “慕尼黑”为何成阴谋代名词

    1938年3月,纳粹德国武装吞并了奥地利后,将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个侵略目标捷克的身上。由于靠近两国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地区有300多万的日耳曼人,所以,希特勒一面怂恿纳粹党徒和部分民众要求“民族自治”、“脱离捷克”;另一面又声称不能容忍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受到“欺侮”,要替他们“伸张正义”,准备用“军事行动扫荡捷克”,从而好为其日后的出兵创造舆论条件。捷克政府眼看兵临城下,为了不受人宰割,也开始进行局部动员,加强了边界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几乎是一触即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曾在英法两国的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并同英法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所以,如果德国和捷克开战,就意味着英法必须按照这个条约加入这场战争。于是,为了避免战火在西欧蔓延开来,1938年9月13日晚上,英国首相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紧急电报,表示要和希特勒见面,并希望“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张伯伦登门求和的电报,令希特勒兴奋不已,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事实上他根本还不具备与捷克交战的条件。首先,德国的军事实力还很有限,能够用来进攻捷克的兵力也不过只有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若强行交战对德国很不利;其次,在德国国内,国防军总参谋部都反对希特勒入侵捷克的军事冒险计划,自己还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支持;最重要的是,在国际上,若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德国便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次日,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后达成了协定,英法决定割让苏台德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