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与贵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大风起兮(15)(2/2)
    孔子的一生用官话讲,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是为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一生。孔子虽为贵族后代,但也只是没落贵族吧,家境不好,为了谋生,他学了不少手艺。孔子自小就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这为他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孔子能够开设私立学校时,他基本可以靠收学费——如猪大腿——来维持生活。他带领学生满世界游说,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可惜四处碰壁,自己都承认“惶惶如丧家之犬”。

    孔子认为时下的道德大危机实质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抛弃。这个社会太不像话,当臣子的杀君主,做儿子的杀父亲,一点伦理道德也不讲,一点社会秩序也没有。在西周时期,这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孔子认为周公治理的国家是最好的,明明有好的礼乐制度却视而不见。他认为有责任与义务去恢复社会秩序,虽然做起来会很难,但恰恰因为难更要去做,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他从来不特意拔高自己;对学生也是以诚相待,表示他所教的知识的确没有任何保留。他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他也要和学生们探讨一下各自的志向。这些教育理念拿到今天也算最为先进了,可惜,孔子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中国却不能实现,而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学校成了加工厂,教师成了工人,学生成了半产品,严格按照设计书上的规格、大小加工,每一年都会有成批商品被推向市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不是加工人的地方。鲁迅曾呼吁“救救孩子”,一点不错,现在依然需要这样的声音。

    孔子的学说说到底就是教大家如何做人。而“仁”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追求的目标。至于“仁”到底是什么,孔子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哲学上的严格定义,而只是从多个视角对其进行阐述。践行仁很难,孔子认为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但他又说践行仁很简单,只要你想践行,其实仁就在你身旁。仁让人感觉如此飘忽不定,它到底在哪里?难道在上天那里?但孔子却不主张“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他不会像老子那样搞出“仁可仁,非常仁”的说辞。仁在哪里?正如“佛在吾心”,“上帝在我心”一样,仁就在我心。它是内心的一种渴求,是心中的至善。它是内在的,其表现形式则是礼。

    在孔子看来,要想做到仁,就要懂得爱人,懂得忠孝,懂得礼仪。这从外在表现可以看出来,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断定一个人就有仁。因为如果不是内心真诚的话,其外在表现虽然完美,也只能是装腔作势。人们以为孝敬父母就是赡养,但孔子则认为犬马也被人养,没有内心的敬意,这算不上孝。就好比很多的祭祀活动,搞的都是表面文章。孔子不得不发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