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降低税率历来是特权阶层的诉求。
例如英国著名的《大宪章》就产生于英国国王约翰和贵族间关于税收的争执。由于同教廷间的连年战争,靡费太大,国王增加了对贵族的税收。高税收激起了贵族的叛乱。这种叛乱导致了《大宪章》的产生。再以法国为例。在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治下,法国非常繁荣。但是,法国政府却陷入长期的财政困境中。法国最富有的6%左右的人拥有大约30%的土地,他们是牧师和贵族,但是他们不缴税。税负大部分落在农民和其他下层人民身上。农民不仅要缴国家的税,还要缴教会的“什一税”,还要为政府和贵族服劳役,苦不堪言。法国在“七年战争”和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几乎破产。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在路易十六治下,法国有些地方税收上升了28%。上涨的税收几乎全部落在穷人身上,导致怨声载道。后来路易十六打算改革税制,对贵族征税,遭到贵族阶级的反对。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冲走了国王,也冲走了特权阶级。
增加富有阶层税收太难。
罗斯福做到了这一点,是因为罗斯福不仅有坚毅的决心,还获得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集中授权,而且他绕过了精英阶层直接结交了民心。
历史上,许多人选择了避重就轻,牺牲弱势的中下层,结果最后牺牲掉的是他们自己。
明末由于内外战争频仍,耗费巨大,于是就有了什么“辽饷”,什么各种名目的饷,不断加税。大量的税负落在了社会底层的农民身上,使本来就贫富悬殊的社会更加不公,导致进一步的民变。假如明王朝能让富有阶层分担应有的责任,也许农民起义的烈火会小一些。崇祯的叔父福王以及京城的大佬、北方的巨富、江南的商贾,哪一个不是富可敌国?却向下层人民频繁加税,逼得人民铤而走险。现在有人认为,明王朝应避免两面作战,攘外必先安内,应先同后金政权妥协,集中精力剿灭农民起义。这依然是避重就轻。当时中国北方,赤地千里,饥民遍地。莫非真能斩尽杀绝?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当时需要力行改革,抑豪强,均贫富。
再以国民党为例。抗战时期几大家族,豪门巨室,哪一个不是富甲天下?政府却要编出各种名目向下层人民加税。小时候听老人们讲,抗战时期,四川已经把未来几十年的税都提前征走了,民不聊生。哪里有半点天下为公的意思?难怪国民党会失败。参见edu/halsall/mod/lect/mod10html。
黎民安,则天下安。欲安天下者必先安民。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