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最后答复,还有将近一个月,这一个月可以做多少事啊,对于蒋介石和他的军事部署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
1938年1月1日,蒋介石正式辞去行政院院长一职,专任军委会委员长,以便能够腾出全部精力来部署军事。
近卫内阁和军方当然也不傻不笨,不可能呆呆地等你在那里“研究商量”而迟迟不动,他们在递交“靖和条件”时就说得非常明确:在你点头答应条件之前,绝不影响日本的军事行动。
然而事情说来也怪,南京失守之后,日军并没有马上沿长江直取武汉,显然,这与日本人开战以来兵贵神速的作风是不符的。
国外有观察家曾经指出,当时只要日军立即向内地进兵,他们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恐怕也只是丛山与丘陵。
毫无疑问,日本人在占领南京之后不继续穷追其敌,是在关键时候下了一个大漏着。
之所以会“漏”,一方面是经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日军本身也人困马乏,需要休整;另一方面,他们在攻陷南京后所产生的乐观麻痹心理无疑也起了作用,人一骄,动作和步伐自然就慢了下来。
在短时间内,日本统帅部的战略部署开始转向保守,大踏步前进也变成了细嚼慢咽。
不过归根结底,时间是不能等人的,近卫对此犹有感触。
自从让陶德曼给中国政府带去“靖和条件”之后,他一直在痴痴地等着回音。可是等啊等,转眼半个月过去了,中方仍然毫无声息,好像完全忘记了有这么一码子事。
最后两天,近卫真有度日如年之感,他甚至疑心对方是不是日历表出了问题。
事到如今,也不要管什么矜持不矜持了。近卫把陶德曼请来,让后者给中方再送一份拟好的最后通牒,其实就是提醒一下:喂,还有两天啦!
无人作答。
直到1月15日下午4点,中国外交部才由陶德曼转来了答复。
一看这份答复,近卫气昏了头。
在答复上,中方并没有明确拒绝“靖和条件”,而是说这些条件的内容“过于广泛”,我们都看得云里雾里,能不能弄个更详细和具体的解释。
这样还不具体,我一二三四五,已经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道你们连“承认伪满”、“对日赔款”这几个字都看不懂?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