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生存智慧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不作为:“无为”而治,以守为攻(6)
    第四章 不作为:“无为”而治,以守为攻(6)

    冯道身处战乱频仍、民命倒悬的五代时期,却以“长乐老”自号。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50年)时,冯道写了一篇《长乐老自叙》。在这篇洋洋千余言的自述中,他以炫耀和自豪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历事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四朝十主的经历,并详细开列了自己所得勋阶官爵的清单。为了表示自己有“上显祖宗、下光亲戚”的荣耀,他又不厌其烦地分别罗列了上至曾祖父,下至儿女、女婿等十余人的追官赠爵和仕宦情况;他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在忠于国”,感叹自己“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

    对冯道的评价,在当时已是“是非相半”,而冯道自云非己者“十恐有九”。后代虽有一些人为之辩护,但更多的却是越来越严厉的批评。欧阳修斥责冯道为“无廉耻者”的典型,司马光称其为“奸臣之尤”,王夫之斥之为卖主求荣之徒。这些评论,主要是以封建纲常为基础,以是否忠于一姓、一君为标准,这种倾向,并不足取。我认为,冯道在他几十年宦海生涯中,也不是一无所取,他曾劝诱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又曾倡议雕版印制五经;他本人“平生甚廉俭”,与那些贪残酷虐之流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之所以历事五朝八姓十二君,也与五代时期纲纪涣散,道德沦丧,“以苟生不去为当然”的大环境有关。但是,我还认为,从冯道其人的大节来看,这个人物还是应予基本否定的。他在历代君主面前的朝秦暮楚,迎来送往,他在耶律德光面前的奴颜卑膝,他在政治上的无所建树及在学术上的无所成就,都说明他是一个没有道德感和责任心,没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没有廉耻的政治无赖,是封建时代那些阿世附俗以保全禄位的庸邪之臣的典型代表。这样的人,大节已亏,“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闲言碎语】

    宋代的大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痛骂冯道说:“可谓无廉耻者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一批“明君”、“贤相”,确实有很多正直的官吏为民请命,忧国忧民,确实有很多封建士大夫为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发展而呕心沥血,甚至殒身不恤;但无可否认,也确实存在着一批不辨是非、了无廉耻,不管谁当皇帝,只求有官可做的无耻之徒。这些人有时也能做一些好事,但从本质上讲,其人格是卑微的,是绝不足以效法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