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俗语谚语(2)
唐代演戏场所一般在寺庙旁,诗词中称“乐棚”、“歌台”、“舞台”等。宋代杂剧在民间的演出场所也叫瓦舍勾阑或邀棚,勾阑的台上有顶,上面像座钟楼,观众三面围坐,观众席是个木坡。看戏要先付钱,戏园外张贴着花绿纸榜,上面写着剧目和演员等。自明代开始,戏剧表演出现两军对峙的武打场面,要求舞台面积增大,且前后台要分开。明代寺庙戏台遗存至今。清代除寺庙戏台外,在城市的会馆中也建有戏台。会馆戏台建于庭院内的南侧,面向北,观众席设在庭院中或正厅和厢房中。有的在庭院上建屋顶,三面设楼座,已同戏园相似。清初,北京的戏园仍与勾阑相似,一般台前空场上有人立着看戏,两侧和后面有看棚,看棚同戏台互不连接。以后逐渐出现有舞台、戏房和客座的戏园。
三寸金莲:
古代成亲若夫家不喜欢新娘子则给她穿小鞋
你知道高跟鞋是怎么来的吗?据说最早的高跟鞋源于中国明朝,为明朝时期的新兴女鞋。大概在14世纪的时候,鞋底后部装有4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1956北京定陵就出土了孝端皇后的陪葬品:尖足凤头高跟鞋。就现代高跟鞋的历史而言,它是15世纪时由法国宫廷服装师发明的。自那以后,女人对高跟鞋的狂热追求历久不衰。但我们不是要说高跟鞋,而是中国独特创造的三寸金莲。其实它的开始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南唐后主李煜,人称“千古词帝”。他的嫔妃宫女,都美丽多才,能歌善舞。一次,李后主灵感袭来,于是在画有荷花的金莲台上,令宫女用很长的白布缠足,把脚缠成又小又尖的弯弯“月牙儿”,在莲花台上跳舞,这样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有凌云之态。可见,缠小足是从舞姿的需求上演化而来的,人称李煜此举是三寸金莲的来源。
其实举世闻名的芭蕾舞,就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的一种舞蹈。它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之中,后来由佛罗伦萨公主——美第奇的凯瑟琳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宫廷。1581年,法国宫廷表演了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欧洲引起极大反响,各国宫廷从此把芭蕾视为宫廷娱乐的典范。
我国历史上小脚也多用于舞蹈上,如苏东坡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五代之后赞其为“金莲”、“香钩”、“步步生莲花”等。但是古时女子缠足主要是为了婚嫁。其中就有个悲伤的关于一个俗语故事。
旧时男女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婆说媒时,都会提出要女方的鞋样子,既能向男方提供女方是否缠足的证明,又是礼聘的程序。
如果男方同意了这桩婚事,就按女方提供的鞋样大小做一双绣花鞋,连同订婚礼品,送至女方家中。结婚时,新娘就穿着这双小鞋来到婆家。如果一切满意,这样的绣花鞋自然是合新娘的脚;如果把这双绣花鞋故意做得很小,让新娘穿着难受,不就是夫家故意整治她或刁难她吗?而俗语“穿小鞋”的由来,则出自宋代的一则故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